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处
 首页  部门概况  质量评估  教学督导  数据平台  政策文件  他山之石  资料下载  学院首页 
首页
 政策法规 
 知识问答 
 通知公告 
 工作动态 
 质量评估 
 教学督导 
知识问答
您的位置: 首页>知识问答>正文
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建设的解读
2011-06-10 14:47  

 

一、高等职业院校办学指导思想是什么?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

二、高等职业院校内涵建设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1. 学校领导能力的建设。主要包括办学理念、战略思想、创新能力、管理执行力、决策能力、人格魅力等。

    2. 以市场为导向,加强专业建设和课程体系建设,并不断改革创新,探索、总结适合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

    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尤其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4. 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改革教学内容,建立质量评价体系和标准。

    5. 加强校企合作,坚持走产学研结合道路,提高科研水平。

    6. 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把专业教育和技能鉴定最大限度地结合好,完善和全面推行毕业生的“双证书”制度。

三、高等职业教育加强内涵建设的核心和关键是什么?

    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核心是“质量、效益”,关键在于:强化学校各级领导能力的建设,建立一支思想过硬,业务能力强的领导集体;落实好“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的办学方针;明确培养目标,推行工学结合,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以经济和社会发展为目标,加快专业建设与改革,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加强以“双师”型为主的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加强制度建设和执行,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四、高等职业院校的领导能力建设包括哪些内容?

    1.加强领导创新创造能力建设是关键,是学校发展的灵魂。

    2.院领导思维能力建设,培养院领导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具备战略思维能力、战略设计能力和决策规划能力。

    3.通过培训、考察、社会实践等途径,培养领导的学习能力。

    4.加强组织、协调、沟通能力建设,提高管理能力。

    5.强化充分调动和合理使用人力资源的能力,特别是提高干部的任用能力。

    6.培养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和灵活应变的能力。

五、如何加强高职院校领导班子的能力建设?

    学院领导班子具有较强的能力是建设好一所高职院校的关键条件。党政一把手应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有很强的领导力、执行力、学习力、创造力和人格魅力。

    1.定期学习、自觉学习、培训和研讨。更新办学理念,拓宽视野,研究高职规律,增强战略思维、科学决策能力。

    2.引入竞争机制。促使领导班子勇于开拓创新,探索职教新体制,开创人才培养新模式。

    3.挂职锻炼。增加阅历,积累经验,提高能力。

    4.加强个人修养和社会监督。     (5)以项目为载体,在实践中加强领导能力建设。

六、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调整和招生规模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1.根据国家、地区产业结构调整、技术创新的变化以及经济建设的需要。

    2.根据学校的服务目标、方向定位。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3.根据市场的需求,结合学校现有的办学条件和能力。至少要经过努力能够达到专业和规模的基本要求。

    4.新的职业需求预测。专业设置要主动去适应社会需求甚至要引导和创造新的岗位需求。

    5.规模的确定还要依据社会和老百姓的现实需求。

    主要是根据社会需求,结合学校实际条件设置、调整专业和确定招生规模。

七、高等职业院校专业建设包括哪些方面内容? 关键是什么?  

    (一)高等职业院校专业建设内容:

    1.根据经济发展的要求,结合学校的办学条件,灵活设置和调整优化专业。

    2.建立以重点专业为龙头的专业群(专业群是指由若干个专业基础相关、内在联系紧密的专业组成)。

    3.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力度。

    4.加强实践教学体系与实训基地建设,推行“双证书”制。

    5.师资队伍(专业带头人)建设。  

    6.教学管理与教学评价体系建设。

    (二)专业建设的关键:

    1. 以涵盖未来职业岗位所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的课程建设;

    2. 以适应高等职业教学需要的“双师型”队伍建设;

    3. 以满足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教学条件建设。

八、如何在专业教学中实施“双证书”融通?

    在专业教学中实施“双证书”融通主要通过:建立将职业标准融入专业课程体系和建立实施的保障措施。 建立基于职业标准的课程体系:把职业标准融入专业课程体系中;直接以课程标准作为职业标准;采用实习教学内容及考核与职业标准及鉴定相结合的办法;与行业协会或主管部门共同开发课程,在学生取得毕业证书的同时,由其加发职业资格证书。

    建立实施的保障措施:建立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机构,直接鉴定考核,核发证书;建设满足职业技能考核的实训基地;培养具有职业技能考核资格的教师。

九、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特点是什么?如何处理好职业岗位标准化的问题?

    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特点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根据不同专业所适应的职业岗位(群)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内容。通过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等多种方式与途径来开发课程,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与素养。知识则要把握必须够用的选用原则,并加强应用性实践环节。职业岗位标准化宜采用将职业资格标准制融入课程标准,结合企业岗位的需求来制定课程标准等多种方法。

十、高等职业院校如何构建适合高技能人才培养需要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

    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积极与行业企业共同合作开发课程,根据职业岗位的任职和专业技术发展水平要求,参照相关职业资格标准,确定高技能人才培养专业目标。从职业岗位(群)需求能力和职业资格标准分析入手,确定课程教学内容。以能力为主线,进行课程结构和教学设计,构建与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专业基础知识、实践技能、文化素质教学课程体系。培养具有—定专业基础理论知识,较强岗位实践操作技能,良好职业道德素质的,适应生产、建设、服务一线需要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

十一、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评价方式的特点是什么?如何实现?

    高职教育是为社会经济建设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所以它是一种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因此,它在教学方法上更加注重校内实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讲练结合、“理实合一”和模拟、仿真及现场教学;它在教学手段上需要借助于现代教育技术、模拟仿真和生产性仪器设备及真实的职业环境,以提供有利于学生学习与培训的条件;为遵循能力培养所要求的持续进行、阶段深化的实践教学规律和“双证融通”理念,在评价方式上应更多地采用过程评价与目标评价相结合、学校与社会共参与的形式。针对这些特点,学校应通过校企合作、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双师执教、“任务引导”和“项目课程”等模式实施教学,尤其是要大幅度改革以知识为中心的考试评价制度。

十二、高等职业教育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1. 以市场为导向,构建由课程实验实训、专业实训、技能综合实训课、顶岗实训或企业预就业实习构成实践教学体系。

    2. 要按照真实或模拟职业岗位情景,建设实验实训基地,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

    3. 实践教学过程要最大限度地实施产学结合。 

    4. 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实施“双证书”制度。

    5. 为学生打下继续学习的基础。  

    6. 加强职业道德、素质教育,提高职业能力。

十三、高等职业教育为什么要强调“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

    服务社会,促进就业和提高社会对毕业生的满意度,是衡量办学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体现了高职教育的本质,是高职教育主动适应社会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以服务为宗旨是社会、人民赋予我们的使命,在奉献中求发展,是现代教育理念的体现;以就业为导向,是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改变我国目前高技能人才短缺的需要;产学结合是创建特色,提高质量,吸收社会资源的必由之路。

十四、适应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需要,高等职业院校教学管理制度应作哪些改革?

    1. 探索学分制和弹性学习制度改革,建立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

    2. 建立“工学交替、半工半读”的组织管理与教学形式。

    3. 建立新的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和与“工学交替”相适应的考核办法。改变对学生及教师由学校单一管理、评价、考核的制度,建立校企联合管理、评价与考核的机制,校内评价与校外评价相结合,企业专业人员与学校教师评价相结合,完善实训考核相对独立的办法。   

    4. 双向(企业与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管理制度。

十五、实训基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什么?

    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发展一定要按照教育规律和遵循市场运作规则,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争取投资主体多元化,采用多渠道、多形式筹措资金,保证实训基地有稳定的资金投入;建立校企联合组建实训基地的新模式,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和技术支持,营造真实的工作环境,以企业的生产经营方式组织实训教学;让实训基地成为学生、企业员工的培训场所,实现资源互补和利益双赢;实现实训基地应向社会开放,资源共享,规范管理,提高服务水平和使用效率。

十六、建立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的关键是什么?

    1. 发挥政府统筹、引导、协调职能,出台相应配套政策,激发企业的主动性、积极性和社会责任感,鼓励企业主动为职业院校提供实训基地。  

    2. 为“基地企业”培养输送“下得去、留得住、上手快”的高素质技能优秀人才,使企业长远的技能人才战略得到根本保证。   

    3. 院校通过主动为企业开展在职职工短期培训、下岗职工转岗培训、提供技术服务和技术支撑等途径,建立校企相互依存、共建共享的机制,实现互利双赢。  关键是企业参与、互动双赢。

 十七、高等职业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是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的办学方针的需要,是培养现代化建设第一线技术应用性人才的需要。主要特征有:

     1.热爱高职教育,热爱专业,有社会责任感,德艺双馨;

     2.结构合理,专兼结合。有来自企业的能工巧匠、技能大师和高校的专业教师;

     3.具有从事专业实际工作的经验具有与社会经济技术服务更新同步的专业实践能力;

     4.“双师型”教学团队具有较好的专业理论知识、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5.合作进取的团队精神。

十八、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团队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建立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结构合理、人才优秀的专业教学团队是学校内涵建设的关键,其主要特征:团队结构优化,主要是专业、学历、职称、年龄等结构合理,形成层次梯队;有一批站在专业前沿、掌握行业最新技术动态的领军人物和凝聚力很强的专业带头人;绝大数教师具有“双师”结构特征;团结配合协调,交流沟通能力强;具有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的精神;教师经常参加各种培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结构,熟练掌握基本技能;坚持参与技术服务和科学研究。

十九、高职院校专业带头人的标准是什么?如何实现?

     高职院校专业带头人的标准: 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宽广的专业视野,能站在专业发展的前沿并掌握相关行业(或岗位群)的最新技术动态和发展趋势。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并熟练地掌握专业基本技能,教学效果好;对高职教育特点理解深刻,熟悉本专业各教学环节,具有组织制定专业建设方案的能力;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科技开发和服务能力;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

    实现途径:制定优惠政策引进高学历、高职称的“双师型”人才。通过选派专业基础好的教师到相关企业和院校进行较长时间培训等方式,培养符合标准的专业带头人。通过激励机制和提供优厚条件,引导教师按照专业带头人的标准脱颖而出。

二十、高等职业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是什么?

    高等职业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形成核心竞争力,主要内涵为:实行开放办学,建立适应高等职业教育稳步发展的体制和机制;以市场为导向,努力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强化职业道德教育,明确培养目标;加强实践教学,坚持、完善“双证书”制度;加强干部、教师、职工队伍建设,尤其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升院校长的领导能力和领导艺术;加强校企合作,坚持走产学研结合道路,不断提升服务社会的能力;加强制度建设,不断规范、完善质量监控体系,不断提升办学效益和水平。

二十一、评价高等职业院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标志是什么?

    高等职业院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主要从教育本身和社会满意两个方面进行评价。教育本身主要从办学理念、师资力量、实践教学水平、管理能力、创新能力、办学条件等方面来衡量高等职业院校办学水平。毕业生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胜任工作岗位要求、顺利实现就业,成为“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的人才,是考核高等职业院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服务社会、促进就业和社会对毕业生的满意度,是高等职业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衡量高职院校办学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

二十二、高等职业院校如何建立并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树立“社会评价质量”的教育理念,由学校、行业或用人单位共同参与制定科学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质量标准和评价考核标准;建立校(院)系两级督导组织,以及教师评学、学生评教、督导评价三方独立并行的质量评价系统,及时反馈信息并采取必要的质量控制措施;要严格按照全过程监控、全方位管理、全员参与的原则,制定一整套教学管理和质量反馈预警制度;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完善由行业企业参与的学校教学质量社会评价反馈机制。

二十三、高等职业院校应采取哪些措施促进学生就业?

    一是要建立以党政一把手负责的就业工作网络体系和运行机制,明确目标,分解任务,强化考核;二是要加强实践环节教学,加强双证考核和课证融通,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三是要加强学生就业观的教育,引导学生面向农村和基层一线,拓宽就业门路;四是要加强对学生的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鼓励学生自主创业;五是要充分利用各种综合资源,通过建立广泛的行业、企业合作伙伴,为学生就业创造机会;六是创优质学生品牌,扩大就业声誉。

二十四、高等职业院校社会服务的特征是什么?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高等职业院校社会服务的基本特征是适应区域和行业的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向区域和行业提供技术应用性和高技能性人才培养,提供技术创新、推广和服务,实施先进文化的传播和辐射,使学校成为区域的技能培训中心、新技术的研发推广中心、区域学习型社会中心。社会服务包括:为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服务;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服务;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为提高劳动者素质特别是职业能力服务。

二十五、高等职业院校如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

    学校要制定校园文化建设规划,有专项经费与师资。加强校园文化基地建设,形成浓厚育人氛围。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注重“成人成才”教育,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将职业道德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学生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培养。营造职业环境氛围,按企业生产要求组织实习教学,注重职业素质培养。学生社团建设贴近专业,走进学科建设;通过校园文化艺术节、社会实践等多种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二十六、比较区域综合性高职院校和行业背景明显的高职院校的特点?分析各自的优劣?

    前者主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往往专业面宽,与地方关系密切,适应性强。优势是外部易取得地方政府的支持,内部各专业易相互渗透协调发展;劣势是管理难度大,专业易受区域产业调整而不稳定,学院特色不易形成。后者主要为特定行业服务,专业面不宽,但与所依托的行业关系密切,稳定性强。优势是能充分利用行业的资源,有利于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和集团办学,易形成办学特色;劣势是易受行业主管部门制约,难以拓展服务面。

二十七、如何评价一所高等职业院校定位是否准确?

    一所高等职业院校的定位必须符合政府、行业的规划要求,培养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发展需求、受社会欢迎的高级实用型技能人才。其办学定位必须明确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

    办学理念,就是要坚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方向,满足社会对高职教育多样化的需求,满足学生求知、求技、求职等多方面的需要。要实现教育与生产(企业)相结合,教育与科研开发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办学目标,是根据经济发展状况、行业特征、地区特征,制定人才培养目标计划,充分体现高职教育为地方经济和行业服务的特点。

二十八、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规格是什么?必须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

    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规格应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具有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优良的技术应用或高技能型人才。

    应该注意:强化职业道德教育和学生素质教育,保证技能人才能“下得去,留得住”;人才培养目标要明确,培养规格的岗位针对性要强,推行工学结合,创新人才模式,保证技能人才上手快、用得上;同时要给学生打下较好的基础,提供继续发展的空间。社会、行业或职业对人才的需求是动态发展的,所以人才培养规格也要与时俱进。

二十九、高等职业院校如何实施学分制和弹性学制?

    学分制是一种以人为本,促进个性发展的学籍管理制度,其核心为选课制,弹性学制是其重要的特点。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实施课程模块化教学,开设大量的选修课程,适应学生多元化求学、就业和发展的需要;构建满足学生选课、多修、免修、重修、主辅修要求的现代技术管理平台,实施导师制,帮助和指导学生学习;制定适应实施学分制和弹性学制要求的以学分为单位的收费制度,在一定的弹性年限内,修完规定的学分并达到规定的学分绩点,就可以毕业。

三十、什么是工学结合?其主要形式是什么?   把学生在企业工作与在校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称为工学结合。

    主要形式有:半工半读、工学交替、勤工俭学、订单培养、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和岗位见习等。工学结合形式的教学特征:模块化教学内容呈开放性和职业性;教学方法多为教、学、练结合,手把手,任务驱动,案例式;“双证”融通的实践和理论教学;学校(教室)和企业(实训基地)一体化;“双师型”教师和外聘行业企业专家为主体,兼职教师占较大比例;真实的职业体验和职业道德教育。

三十一、什么是“双证书”制度?

    “双证书”制度是指毕业生不仅有学历证书,还有至少一种职业资格证书。职业资格证书不仅指劳动部门的技术工人系列证书,也指人事部门的技术系列的职业资格证书,同时还包括其他部委及一些知名企业的职业资格证书。

三十二、什么是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其特征是什么?

       人才培养模式既然是教育资源的综合利用和整体优化,这就要求我们从专业设置、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实践实训环节、考核评价、教师培训等一系列环节着手,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出发,制定出切合实际的实施办法,整体优化,达到最佳效果。

    高职人才培养具有自己鲜明的特征: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方案体系;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并在教学中占有较大比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学校与社会用人部门结合、师生与劳动实践结合、理论与实际结合是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

三十三、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与基本要求是什么?  

     1、培养目标   高职高专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2、基本要求   高职高专毕业生要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懂得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和良好的思想品德;在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备较快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岗位需要的实际工作能力;具有创业精神、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健全的体魄。

 

关闭窗口
 
访问量人数:

质量监控与评估处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913-3033110  

技术支持:网络与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