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

他山之石

当前位置: 首页 >> 他山之石 >> 正文

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件的解读

发布日期:2010-09-24    作者:     来源:     点击:

 

一、教高16号文件出台的基本背景

    1999年开始,我国高职教育进入大发展时期。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高职教育已达到相当的规模,高职院校数、每年招生数、在校生数在整个高等教育中均占很大的比重。

    与规模的快速扩张相比,我国高职教育的质量提高并不快,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高职教育并没有建立起自己的教育体系,本质上还是沿用本科学科型的教育模式,导致人才培养模式与本科并没有实质型的区别。

    对高职教育规律的研究虽然提出了一些最基本的理论结论,但在实际的工作中,并没有按理论规范的那样去做。如产学研结合是高职教育的必由之路,而实际上许多学校并没有把这个思想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再如双师型问题、课程改革问题、实训效果问题、职业素质问题等等都没有提到“硬性任务”的高度,而基本上作为课堂理论教学的一种补充,是一种“软性任务”。高职教育并没有真正得到社会的认同。

    高职教育要办出自己的特色和水平,真正被社会广泛认可,成为一种独立的、无法替代的高等教育类型,必须从根本上切实转变办学理念、明确办学方向,努力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二、教育部关于高职教育的几个重要文件

    1、〔2000〕2号文件主要解决了高职教育的基本办学要求问题。提出的高职教育工作的基本思路是:以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为先导,以教学改革为中心,以教学基本建设为重点,注重提高质量,努力办出特色。

    2、〔2004〕1号文件主要解决高职教育的办学定位问题。扭转一些高职院校过多强调学科性和盲目攀高升格倾向。文件第一次提出了高职教育的发展道路,即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提出“产学研结合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重大观点。

    3、〔2006〕16号文件的精神实质把构建新的高职教育办学模式,切实提高高职教育的教学质量放在首要的位置。这个文件的出台,标志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工作重心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从重点抓规模扩张转向以内涵建设,重点抓教学质量上。16号文件的实施,意味着国家要求把高等职业教育办成真正意义的职业教育的决心。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教育类型。这是我国首次在正式文件中确认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的一种教育类型。

三、教高16号文件的根本宗旨

    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

    1、要求我们高职教育、高职院校要充分认识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要求我们高职教育、高职院校要主动服务社会,吸引行业企业积极参与,促进办学水平的提升,成为质量优良、特色鲜明的高等职业院校;

    3、要求我们高职教育、高职院校要加强领导,规范管理,强化办学特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保证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四、教高16号文件的基本内容(俗称新9条)

    1、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意义:深刻认识高等职业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①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必然要求,也是高等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

    ②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

    ③适当控制高等职业院校招生增长幅度,相对稳定招生规模,切实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

    ④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教高[2006]16号中将以前的“走产学研结合发展的道路”中的“研”去掉,进一步明确了目前高职高专院校在功能上与本科院校的区别)

    [体会]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经济方兴未艾,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生产力正在发生革命性的变化,产业结构和劳动力结构也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知识经济和新型工业化道路对劳动力的知识技能的要求进一步提高,我们要从贯彻科学发展观和人才强国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必然要求,也是高等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全面提高高职教育质量是时代赋予我们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任务。

    2、素质和职业道德教育:加强素质教育,强化职业道德,明确培养目标。

    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主要做好4个方面的工作:

    ①要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为指导,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②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技能性人才。

    ③要教育学生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④要加强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建设,加强党团组织建设,积极发展学生党团员。

    [体会]提高四种能力,其中“实践能力”的提高是关键,有了实践能力,才谈得上创造;有了实践能力,才谈得上就业和创业。 

    3、专业改革与建设: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就业为导向,加快专业改革与建设。

    针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灵活调整和设置专业,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特色。归纳为“6个要”:

    ①要及时跟踪市场需求的变化,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学校的办学条件,有针对性地调整和设置专业。

    ②要根据市场需求与专业设置情况,建立以重点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撑的专业群。

    ③要优先支持在工学结合等方面优势凸显,以及培养高技能紧缺人才的专业;对基础条件好、特色鲜明、办学水平和就业率高的专业进行重点建设。

    ④要发挥行业企业和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加强专业教学标准建设。

    ⑤要建立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

    ⑥要推行“双证书”制度,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使有职业资格证书专业的毕业生取得“双证书” 的人数达到80%以上。

    [体会] 灵活调整和设置专业是针对全局而言的,对于具体的院校,要考虑实际基础。人才培养要有整体眼光,讲求教育成本。

    龙头专业和支撑专业对于不同的院校答案应该有所区别,此院校的支撑专业,可能就是彼院校的龙头专业,反之亦然。

    4、课程建设与改革: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

    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要做6个方面的工作:

    ①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加强工学结合的精品课程建设,带动学校课程建设。

    ②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③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④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

    ⑤加强教材建设,参与国家规划教材建设,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的实训教材,确保优质教材进课堂。

    ⑥重视优质教学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不断推进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提高优质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扩大受益面。

    [体会] 与行业企业的合作不能够停留在纸面上,要有制度性的约束,高职毕业生也应该有基本统一的技术规格。融“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手段符合高职教育要求,但是实践教学条件和双师型教师队伍至今仍然是亟待解决的两个难点。

   (5)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要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

    工学结合的本质是教育通过企业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工学结合模式的基本操作方法主要是通过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合作形式,注重质量管理、过程管理。为此强调“五个要”:

    ①要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

    ②要积极推行订单培养,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

    ③要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保证在校生至少半年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

    ④要按照企业需要开展对企业员工的职业培训,与企业合作开展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

    ⑤要使企业在分享学校资源优势的同时,参与学校的改革与发展,使学校在校企合作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体会]教高16号文件把“工学结合”作为高职院校的最重要的人才培养模式,而把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作为一种教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教学过程的实践性体现出高职教育的特点:技术、技能、技巧、技艺;教学过程的开放性反映出高职办学的特点:产学结合、工学交替;教学过程的职业性表现出高职就业的定位:岗位(群)明确、标准清晰。

   (6)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校企合作,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

    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是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这里有“5个要”:

    ①要按照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律,本着建设主体多元化的原则,多渠道、多形式筹措资金。

    ②要紧密联系行业企业,厂校合作,不断改善实训、实习基地条件。形成一批教育改革力度大、装备水平高、优质资源共享的高水平高等职业教育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

    ③要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支持,以企业为主组织实训。

    ④要加强和推进校外顶岗实习力度,使校内生产性实训、校外顶岗实习比例逐步加大,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⑤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虚拟工厂、虚拟车间、虚拟工艺、虚拟实验。

    [体会]校外顶岗实习是件好事。但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在充斥“诚信危机”的背景下,如果不解决实习学生的身份问题,还会遭遇“技术秘密”或“商业秘密”的壁垒。因此,最好能够将校外顶岗实习与就业联系起来,到已经签约的企业实习,才能打破壁垒,完成上岗前的过渡。

   (7)师资建设:注重教师队伍的“双师”结构,改革人事分配和管理制度,加强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高等职业院校教师队伍教学团队建设要适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也是“六个要”:

    ①要按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内在要求,改革人事分配和管理制度。

    ②要增加专业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

    ③要大量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逐步加大兼职教师的比例,逐步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

    ④要重视教师的职业道德、工作学习经历和科技开发服务能力,引导教师为企业和社区服务。

    ⑤要重视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教师的继续教育,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与教学能力,成为在高职教育领域有突出贡献的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

    ⑥要加强骨干教师与教学管理人员的培训,重视建设优秀教学团队,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

    [体会]建立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对广大教师是一次极大的考验。它要求广大教师要眼光向外,转变教学观念,从原来的学科型教学思维中摆脱出来,从单纯的课堂教学中摆脱出来,把自己转变为一个真正的具有丰富实际业务能力的职业人,而不是一个单纯的“知识传授者”。

   (8)教学评估:加强教学评估,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①要强化质量意识,加强质量管理体系建设,重视过程监控。

    ②要吸收用人单位参与教学质量评价,逐步完善以学校为核心、教育行政部门引导、社会参与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③要将毕业生就业率与就业质量、“双证书”获取率与获取质量、职业素质养成、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顶岗实习落实情况以及专兼结合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等方面作为“评估”的重要考核指标。

    [体会]要树立正确的高等职业教育“质量观”,教学系统内部要加强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教学系统外部要加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9)组织领导:切实加强领导,规范管理,保证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全国高等职业院校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强化办学特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推动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应重视5个方面的工作:

    ①应重视高职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总结,加强对高职教育改革和发展成果的宣传,增强社会对高职教育的了解,提高社会认可度。

    ②应重视高职院校领导班子的能力建设,院校领导要更新理念、拓宽视野,增强战略思维和科学决策能力,把人才培养质量作为考核学校领导班子的重要指标。

    ③应重视内涵建设提高质量,要求党政领导班子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和质量观,把学校的发展重心放到内涵建设、提高质量上来,确保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

    ④应重视从严治校规范管理,规范办学行为、严格招生管理。

    ⑤应重视健全规章制度,完善运行机制,维护稳定,保障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体会]高职的教育研究起步晚、机构少,在高等教育领域不如普通高等教育;在职业教育领域不如中等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领域不如基础教育。没有理论的研究和指导,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是难以保证的。

五、《若干意见》具体内容可概括为“一个重点,两个性,三个建设,四个加强,五个重视”。

    (1)一个重点

    这“一个重点”就是以全面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为重点。

    (2)两个性

    这“两个性” 就是全面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3)三个建设

    这“三个建设”就是全面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应着力加强“实践基地建设,教学团队建设,保障体系建设”。

    (4)四个加强

    这“四个加强”就是全面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应“加强素质教育,加强专业改革,加强课程建设,加强模式改革”。

    (5)五个重视

    这“五个重视”就是全面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应“重视高职教育理论研究实践总结,重视高职院校领导班子能力建设,重视内涵建设提高质量,重视从严治校规范管理,重视健全制度完善机制持续发展”。

 

                                         评估办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