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

他山之石

当前位置: 首页 >> 他山之石 >> 正文

教学质量的保障与监控

发布日期:2011-07-19    作者:吴高安     来源:     点击:

 

 武汉工程大学 

 

     一、高等教育的质量观

   (一)教育质量的定义:

    质量的一般定义是:“质量上顾客对所提供产品或服务所感知的优良程度”。

    对高校而言,“顾客”是学生、社会和政府。学生的感知是指学生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学习环境的满意程度,以及通过学习过程对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作用的满意程度;

    社会的感知是指“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的满意程度;

    政府的感知上指作为社会总体利益的代表和协调者对高校教学工作的满意程度,政府同时还是高校教学活动的宏观监控者和调控者。

   (二)教育质量的特点:

    教学质量初步形成之时,也是教学活动结束、学生离开学校之际。与一般工业产品相比较,其一维特征更突出。受教育者更具有多维、容易变化。教育质量标准动态发展,教学效果显现延时滞后,过程与目标。教学质量表现需要相对比较。

   (三)学生得到充分地自主发展是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

    学生自主发展的目标是:让学生各得其所,各展其长地发展。

    让每个学生都取得成功,是学校、校长和全体教职工的责任。

    二、教育质量的保障机制——师资队伍的建设

    围绕培养目标,建设师德高尚、教育观念新、改革意识强、教学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结构合理、双师素质、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

   (一)师资队伍的数与量

   (二)教师的职业特征

    (三)教师队伍的建设

   (四)教师队伍的状况评价

    三、教学质量监控

   (一)高等教育的管理

    1.高等教育管理的概念:根据高等教育目的和发展规律,有意识地调节高等教育系统内外各种关系和资源,以便达到既定的高等教育系统目的的过程。

    高等教育的规律有两个方面:一是高等教育同社会关系的规律。二是高等教育受到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

    2.宏观高等教育管理与高等教育行政管理

    3.高等教育管理的本质是协调

    4.高等教育管理的基本原则

    5.高等教育管理的要点

   (二)教育质量的监控

    从教育质量监控的角度,教学质量是指学校教学结果达到的程度,教学质量监控的目的是使我们的教学活动尽可能的达到我们的培养目标

    1.影响工科院校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

   (1)学校因素。

   (2)全员质量意识;

   (3)各教学基层单位和每个教学活动成员的质量责任分担制;

   (4)教学质量观和具体的评价标准;

   (5)教学基本信息的真实、全面和及时程度;

   (6)教学过程的干预和干扰的有效性;

   (7)质量与效益的相关性;

   (8)工科实验、实践和毕业设计教学环节的状态。

    2.质量管理的理论概述

   (1)全面质量管理

   (2)ISO质量认证体系

   (3)以形成性评价为中心的教育评估理论

    3.教育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

   (1)基本原则

    全面和重点相结合;经常性和随机性相结合;形成性和终结性相结合;评价与调控相结合;干预与自律相结合;激励与鞭策相结合。充分发挥导向作用、鉴定作用、督促作用、激励作用和自律作用。

   (2)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应具有的基本功能

    ① 进行教学质量管理的指挥、执行功能; ② 教学基本信息的采集功能; ③ 教学状态和质量的评估功能; ④ 教学质量的反馈、调节功能。

   (3)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基本结构分析

    ① TQM与教学质量评估相结合,明确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成要素。

    ② 通过分析各类教学质量监控方法的适用范围、使用条件和作用,明确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各种教学质量管理方法。

   (4)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5)制定各项质量标准与评价内涵

    ① 系级教学工作评价方案

    ② 实验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监控方案。

    ③ 面向全体教学成员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方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方案》。

    ④ 面向特定教学环节和阶段的专题专项教学质量检查和评价方案。

   (6)将质量与教育相结合

    ① 评价教育工作基本状况;

    ② 进行教学工作及状况的监控;

    ③ 作为学校制定教学工作方案调整工作重心的依据;

    ④ 与系级工作、班子和干部的工作业绩考察相结合;

    ⑤ 与系级单位的年终经济效益或分配方案相结合;

    ⑥ 鼓励与表彰

   (7)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必须充分考虑高校教学活动的特点和教师及管理人员的心理特点,应与高校特有的组织体系和制度体系相融合;

    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各主要环节和相关资源统一管理,规范运作,长效机制;

    管理体系主体是人,人中关键是专家教授,人本身关键是素质;

    高校教学活动的追求与创造特性,确定了监控不是目的。

    监控、保障、改革密切结合、相得益彰,优化过程与环境。

    系级本科教学工作评价体现在“五结合”,实现教学管理工作的重心向系级下移。具体的评价方案是多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