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

他山之石

当前位置: 首页 >> 他山之石 >> 正文

校企合作谋发展 特色办学谱新篇

发布日期:2015-03-11    作者:     来源:     点击: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国家骨干高职院校项目建设侧记

    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关于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工作中,对职业教育综合改革提出了“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目标和要求。

    这里,风物悠远,人文厚重;

    这里,气清景明,桃李满园。

    八百里淮河,水浪滔滔。昔日管鲍之乡,一所生机盎然的全国骨干高等职业院校——阜阳职业技术学院,正在崛起奋进……

    科学谋划发展定位,逐步凸显办学特色,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完成了一次次华丽转身。2008年,成为安徽省首批6所示范性高职院校之一。2010年,跻身国家骨干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历史的厚重和现实的成就,无不彰显其独具魅力的发展风范,国家骨干高职示范校建设的浩荡春风更使她趁势而上,独领改革创新的时代风骚……

    三年的骨干校建设,三年的创新发展之路。阜阳职业技术学院抢抓机遇,勇立潮头,积极探索,开拓进取,以国家骨干校建设为主线,以提高人才质量为核心,以创新校企合作模式为突破口,大力加强内涵建设,创建特色,打造品牌。专业设置主动适应当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需要,深化校企合作的广度与深度,搭建项目研发和技术攻关平台,多层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后续发展能力,加大社会服务力度,助推经济社会发展。

    审时度势,创新办学体制机制

    唯审时,方能驾驭未来。阜阳职业技术学院紧紧抓住安徽省委、省政府部门加快皖北教育发展的政策机遇,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建立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多元办学体制,成立了校企合作理事会,制定《理事会章程》,规范理事单位权利义务和理事会运行方式,构建“政府政策引导、学院办学育人、行业企业全程参与”的“三元式”办学体制。创新“专业建设双带头人、师资互聘双重考核、培养方案双方论证、实习实训双边合作;实训基地共建互享、培养培训共同参与、研发服务共同投入、质量评价共同实施”的校企合作“四双四共”运行机制。在各理事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学校贴近产业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升级步伐,通过产学研结合,搭建科技服务平台,实施专业服务产业工程,主动为周边行业企业开展科技服务与技术推广,一批以技术开发与服务为主要功能的校企合作技术服务机构应运而生,“省级酿酒工程技术实践教育中心”、“阜阳市数控机床服务中心”、“机电服务中心”、“种苗生产示范中心”等生机勃勃,利用自身智力优势为成员企业服务,进一步加强了学校与社会、与企业间的联系,促进企业竞争力的提升,服务阜阳地方经济发展。

    唯度势,方显峥嵘风流。围绕产学研一体化,学校与企业合作建成了一批“多功能、一体化”的校内外实训基地,与相关企业合作育人,开设了“昊源招生招工订单班”、“华润雪花啤酒班”、“数控专业轴承方向班”等定向培训班。与春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展合作,创建了面积3600多平方米的种苗生产实训和温室花卉生产实训基地,实施了“公司+项目+师生”的运行机制,校企双方按照教学需要与企业年度生产经营目标,共同参与教学、共同制定生产计划,共同开展技术研发和培训。引进阜阳华信电子仪器有限公司共建“校中厂”生产实训车间,实行教学实训、技术研发和生产服务“三线运行”机制,达到“以产养训、以产养研、以训促产”的目的,实现学习过程工作化,技能训练生产化。

    唯创新,方可另辟蹊径。学校积极实践集团化办学新模式,联合本市职业院校和有关企业,牵头组建阜阳市职教联盟,实现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的零距离合作和“抱团发展”。联盟在办学层次、专业布局、教学业务、科技产品开发、技术服务、课题研究、人员培训、质量监控等方面进行统一规划和管理;在师资队伍、实习实训、资格鉴定、研究成果转化、校际校企合作等方面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共享,促进了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增强了职业院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与阜阳商校、阜阳卫校、阜阳工业经济学校、阜阳一职高等,实施中高职教育对口衔接工程,推动“横向衔接,纵向贯通”育人体系建设,搭建中高职衔接立交桥,有效推进本市中高职教育在人才培养规格、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实习实训等方面承续,完成了建筑工程技术、会计电算化、护理、学前教育等专业的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数十所中职学校签订了对口支援协议,并在师资队伍培训、课程建设与改革、实习实训指导等方面进行支教帮扶,陆续培训机电技术、数控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等专业骨干教师和实习实训指导教师近百人,实现了中高职教育一体化。

    典型案例:

    互利共赢结硕果 强强联手著文章

    ——数控技术专业合作成果

    学校重点建设的数控技术专业,立足于阜阳本地经济发展实际,结合专业特点,以培养数控技术专业能力为目标,结合“SP-CDIO”项目课程的实施要求,引进阜阳轴承有限公司共建“校中厂”生产实训基地并顺利投产。构建了基于“校中厂”的“项目递进,分层实施”多元主体育人实践模式,开发了“面向企业,项目递进”的课程体系,按照“认知实习”、“工学交替”、“顶岗实习”分层实施人才培养。

    与芜湖甬微有限公司等企业共建数控机床实训基地、数控机床维修实训中心和3D打印综合实训室,共同开发实训项目35个,满足“数控编程与操作”、“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等4门专业核心课程及专业群相关课程的教学需要。

    构建由省级工程教育实践中心、机械加工技术实训基地和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实训室等组成的专业基本能力训练平台,打造独立、完整的产品生产单元——“教学工厂”,满足产品整个生产周期的运行,教学过程对接生产流程。由企业导师和学校老师共同指导,严格执行企业生产标准,融入企业的7S理念,校企共同实施生产性实践教学任务,学生完成专业岗位能力的学习、运用和提升,使学生感受真实的企业情境和企业文化。学生董懂在“2013年世界职业技能大赛”高职组机械创新CAD赛项中获得安徽省第一名,共12人次在省级以上各类竞赛中获奖。

    鼎新求异,彰显特色方能行远

    学校依托骨干校项目建设,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融入“产业、行业、企业、职业和就业”的“五业要素”,按产业要求设置专业、按行业要求构建知识、按企业要求培养素质、按专业要求重构课程、按就业要求培养能力。坚持以职业能力为标准、工学交替为手段、企业参与为主导,把岗位需求化为教学目标,把职业技能融入教学内容,把工作任务导入学习过程,把企业文化渗入育人环节,实现整个学习过程的全方位开放,形成“产教融合,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把校内宾馆委托经济贸易系管理经营。以酒店管理专业为主,融以市场营销、财会、物流等相关专业,充分利用学校宾馆实训基地等资源,整体设计实践教学,为学生搭建实训与就业对接平台,实现教学场地与生产环境、培养目标与企业人才需求、教学内容与项目开发融合,促进教学内容调整和教学方式的改革。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创新,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推行“职业导向,校企合作,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园艺技术专业与安徽恒进农业发展公司和林业技术推广研究所合作实践“按季节、分阶段、小学期”人才培养模式。微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围绕发酵产品,开发出白酒、啤酒和食用菌等三大生产类典型产品项目,推行创新项目教学改革,让学生由被动地“等、靠、看”,转变为积极主动地“学、做、练”,依托指导教师的课题和企业“难题”,立项了一批学生可参与、做得了的项目,如草莓酒、茶酒、砀山梨醋的研制,驱动学生进行“微创新”。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按照不同时间段需求,安排不同的果蔬产品、肉制品、焙烤制品的生产、检测及质量控制一体化项目,将原来的专业课程内容融入到项目中,教学地点由教室转向实训室、实训基地,实现了工学交替、产学结合,理实一体。

    典型案例:

    医校协同搭平台 “四真四融”强技能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提升服务产业发展典型案例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2011年遴选为央财支持“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重点建设专业,2012年确定为省级特色专业。该专业与阜阳市医学检验学会、阜阳医学临床检验中心、阜阳市人民医院等多家医疗机构组建专业建设合作委员会,形成了紧密型、融合型校企合作关系,创新真实环境、真实岗位、真实项目、真实本领等“四真四融”育人机制,人才培养实现“四个一体”,即校内与校外融为一体、教室与实训室融为一体、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能力与素质融为一体。在深化高职医学教育校企合作方面做出有益的探索,搭建医校联动、对接的合作平台,实现专业与行业接轨。近几年,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招生数和报到率逐年上升,生源质量稳步提高,招生就业两旺,毕业生遍及皖北地区大中型医院、中心血站、疾控中心及乡镇卫生院等医疗卫生单位。医检专业长期深入阜阳市老年公寓及企业事业单位开展公益体检服务,并与检验中心合作对其专业人员进行技能培训,提升了专业的社会影响力。  

    以师兴校,学高方显德厚

    在骨干校项目建设的几年里,学校始终坚持“服务学生、服务教学、服务企业”的理念,实施师资队伍建设工程,努力打造“双师素质,双师结构,专兼结合”教学团队,构建一支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学校建立了由500多人构成的行业企业一线兼职教师人才资源储备库,注重从行业企业聘请具有较高职业素质、基础理论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和实习实训指导教师。设立校内企业工作站和技能大师工作室,杨红文、王化斌等国家等级、省级工艺大师入驻学校。吸纳来自企业一线的专业带头人,参与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和实训基地建设,与校内教师共同编写教学大纲、课程教材和实训指导书,共同参与课题研究、方案论证和技术开发,逐步形成以专业带头人为核心、以骨干教师为支撑的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教学科研和技术服务团队。学校重视对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培训,加大内培外引力度,建立完善教师企业实践锻炼制度,积极实施名师优教工程,为拔尖人才的成长创造机会和条件。经过3年建设,学校目前“双师”教师194人,占专任教师比例54.7%;正高职称10人、副高职称113人,占教师比例30.6%;拥有省级教学名师3人,校级教学名师8人,省级专业带头人13人,校级专业带头人10人,省级教坛新秀4人,校级教坛新秀8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校级教学团队10个。

    典型案例:

    围绕项目攻难题 育人服务两相宜

    ——全国优秀教师微生物技术专业教师王明跃

    王明跃,微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教研室主任。荣膺“2014年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农业职业教育教学名师”、“安徽省微生物技术专业带头人”,阜阳职业技术学院“教学名师”、“优秀教师”、“优秀共产党员”等多项荣誉称号。

    王明跃依托产学研项目,联合技术攻关。围绕皖北地区白酒企业存在的技术难题,联合安徽古井贡酒股份公司、安徽金种子酒业股份公司、安徽文王酿酒股份公司等酿酒企业,积极申报各类产学研项目,主持和参与多项省级重大、重点课题研究工作,围绕质量工程项目,探索高职育人新模式。先后主持省级质量工程3项、参与7项。在微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探索和实践“产学同步、分段顶岗”实习模式,在国内率先开展假期顶岗、分段顶岗等实习模式,该项目研究成果荣获2011年全国农业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三等奖。在国家骨干校微生物技术及应用重点专业、省级微生物技术示范实训中心、省级酿酒技术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等项目建设基础上,王明跃带领团队组建阜阳酿酒工业研究会、阜阳市酿酒微生物重点实验室。集合技术优势,搭建辐射阜阳市乃至皖北地区的酿酒技术创新服务平台,融教学、科研、人才培训、技术开发、社会服务于一体。深化育人服务长效机制,校企联合培养学生,引导学生练就扎实的专业技能。王明跃指导的3名学生荣获2010年全国生物技术“微生物发酵”项目三等奖1项,6名学生荣获2013年安徽省高职院校“金种子杯”微生物技术职业技能大赛一等奖2项。

    联手攻关,技术研发开新花

    学校积极支持鼓励教师主动服务企业,激励教师从事技术服务,尤其是针对企业的产品升级、技术改造等应用性研究。围绕企业需求,在海泉粮油集团达亿食品有限公司、安徽霁嘉农牧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设立“教师驻企工作站”,分别与阜阳创业水务有限公司、阜阳金种子酒业集团、阜阳和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安徽文王酿酒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成功对接,签订合作研究协议,共同开展产学研项目“阜阳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农用资源化技术的研究”、“沿淮酿酒带窖泥功能菌的筛选及窖池在养护上的应用研究”、“利用蚓粪开发一、二年生花卉专用肥的研究”和“液体窖泥在新型白酒中的应用研究”等研发。数控专业教师开发的盘式即热器锅炉、新型沼气猛火炉头、新型电动炒锅等发明专利,在阜阳市三江水电物资有限公司等企业投入使用,产生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经济贸易系教师与上海铁路局阜阳北站合作的横向课题《铁路编组站运统——自动存储查询系统》,项目成果实施后,为阜阳北站铁路编组站实现减员增效,实现直接经济效益每年30万元,进一步提高了铁路运输自动化水平。医学类专业教师承担的安徽省残疾人联合会公开招标课题《残疾人辅助器具基本配置服务研究》,建立了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服务网络化和信息化系统,为安徽省残疾人辅助器具基本配置服务工作提供了科学的参考依据,获得安徽省残疾人联合会公开招标课题研究二等奖。近年来,学校教师取得了蚕用多功能电动消毒喷粉机、多功能电气设备控制器、燃气报警多路控制器、计算机网络通信用电线、厌氧菌培养装置、利用电加热的甑锅多层蒸馏装置、显示屏角度可自动调节的笔记本电脑等29项发明专利。

    学校专业带头人在教学、科研方面取得的成果受到行业关注,多位专业带头人应邀作专题报告。王明跃、龚雪梅、亓新学等分别在中国首届微生物与白酒酿造技术研讨会、全国高职高专园林园艺类专业建设委员会、第四届国际辅助器具技术创新与适配服务论坛作主题交流。

    典型案例:

    产学结合建网络 科研服务展风采

    ——工科类专业科研服务成果

    学校紧紧围绕自身的专业定位,突出“以工科为主干”的发展方向,及时了解周边地区中小企业的需求,与相关企事业单位建立紧密型合作关系,打造政、行、企、校联合的社会服务网络。

    三年来,该校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等为代表的工科类专业,充分利用校内外优质资源,联合阜阳轴承有限公司、安徽昊源化工集团等企业专家组建应用型科研团队,主动参加社会服务需求对接活动。瞄准阜阳装备制造业,构建了阜阳市数控机床服务中心平台,重点开展设计与制造、逆向工程与快速成型、数控机床服务等领域的研究工作,并为企业职工培训编写了培训大纲、校本教材,开发了培训课件等教学资源。联合北京太尔时代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开发“3D打印与激光再制造”培训项目。为中国机械集团阜阳轴承有限公司、中国航空集团开乐专用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兴华叉车等职工进行岗位能力提升培训。近年来,完成安徽省高校科研成果产业化推进项目“6032-RZ-P6纺织提花机传动主轴专用轴承”1项,并获安徽省机械工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完成阜阳市科技攻关课题3项、科研基金重点项目1项。工科专业类教师先后获得授权专利10多项,为企业完成了“新型沼气生产研究”、“ZH550-A转塔式加工中心开发与制造”、“CXK400斜鞍式车削中心的研发”等横向项目7项,获得企业的好评和认可。

    以生为本,赛场职场尽显风流

    学校着力强化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增强学生赛场职场竞争力。新建改建“建筑实训中心”、“汽车维修实训基地”、“3D打印车间”、“风光互补实训室”、“医学检验中心”等一批校内实训基地,充实更新了一大批技术含量高、贴近现场实际的实习实训设备,为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提供必要的条件保障。

    学校将每年的12月定为全校的“技能竞赛月”,使校级竞赛成为专业教学改革与学生技能培养的有效载体和实践平台。根据企业需求设计竞赛项目,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学习主动性,使学生解决问题后的成功喜悦逐渐转化为内在的学习动力,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通过技能竞赛组织、培训、参赛等一系列环节,培养适合于企业需要的人才。该校学生在各类职业技能大赛中屡屡获奖,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雷佩佩同学的作品《和谐》,以其独特的创意,在2013年全国职业技术院校西点技术大赛中获得评委高度评价,斩获金奖;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孙晓娟同学的作品《大爱无疆》,在中国第三届新秀陶艺家作品双年展评选活动获一等奖。在学校举办的毕业生双选会上,酒店管理专业学生举办的校园“精灵”茶会,分别演示白茶、黑茶、红茶、绿茶、青茶、黄茶的泡制及品用方法,充分展示了丰富的茶艺技能和我国悠久的茶文化韵味。过硬的职业能力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为毕业生的就业创业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

    典型案例:

    梦想源自于追求

    ——园艺技术专业毕业生张进

    张进,阜阳职业技术学院2003届园艺技术专业毕业生,现为苏州紫晶园艺有限公司总经理。该生毕业后留在母校植苑园艺公司工作,2004年4月,进入上海青浦紫金园艺场(紫晶园艺前身)。从基地选址、育苗、管理到实施工程,一切以公司利益为重,敢于担当,勇于创新。真诚的付出、突出的实绩得到了公司上下一致认可。2006年开始投入公司股份,个人占股从5%到10%,再到50%。该公司在江阴、苏州、镇江和上海等地拥有6个生产基地,占地约600亩,年产值1000万元以上,年利润约100-150万,带动120人就业,高峰时用工可达300人以上。

    典型案例:

    不一般的科研能手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毕业生曹进

    曹进,阜阳职业技术学院2002届机电一体化专业毕业生。2013年11月获得“工业电器工程师”资格。2002-2009年入职江苏洛凯机电制造有限公司,先后担任技术员、助理工程师、主管工程师。2009年9月转身上海良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中心工作,由断路器主要配件的设计工作转到极具挑战性的整机产品研发设计。工作期间发表的论文《万能式断路器核心机构的改进研究》,收录在2013年第十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他先后开发8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发明专利,均已获得国家专利局授权。

    日暖风和映桃李,笔酣墨浓写春秋。

    通过3年骨干校项目建设,阜阳职业技术学院的整体办学水平和综合办学实力明显提升。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将继续秉持“以农学为基础,以工科为主干,多科类协调发展”的专业定位,以深化各项改革推动学院全面发展,以创新体制机制增强办学活力,以服务区域经济彰显办学特色,以充实内涵建设促进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谱写特色鲜明、人民满意的高职院校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