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处
 首页  部门概况  质量评估  教学督导  数据平台  政策文件  他山之石  资料下载  学院首页 
他山之石
 他山之石 
他山之石
您的位置: 首页>他山之石>正文
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
2011-03-29 15:08 王前新 

 

荆门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博士 教授

 

      一、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理论基础与内涵界定

    (一)主要的理论基础:人才类型与教育类型

      才类型的分类主要分为两种即学术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这其中又包括学术型人才、工程型人才、技术型人才、技能型人才四类。

    学术型人才主要从事理论研究工作,旨在发展理论并对实践中的有关现实问题进行深层次的理论探讨;工程型人才主要把科学原理演变为工程或产品的设计、工作规划或运行决策,即主要从事有关设计、规划工作;技术型人才在生产第一线或工作现场从事为社会谋取直接利益的工作,把工程型人才或决策者的设计、规划、决策变换成物质形态或对社会产生具体作用。实际上属于工艺型、执行型、中间型人才;技能型这类人才与技术型人才的区别在于其主要依赖操作技能进行工作,各种技艺型操作型的技术工人属于这类人才。 

    技术型人才又大致可分为生产类、管理类、职业类三种因此技术型人才与工程型人才相比,具有以下特征:

   (1)相关的专业知识面要求更宽广些;

   (2)综合应用各种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应更强些,特别应具备解决现场突发性问题的应变能力,还应具有一定的操作技能;

   (3)有处理好人际关系的能力,协调组织好所在工作群体的能力;

   (4)在人才成长过程中更强调工作实践的作用。

    教育类型的分类可分为学术教育、工程教育、技术教育、技能教育。学术教育和工程教育,由大学本科或本科以上层次实施;技术教育和技能教育,在我国现为大学专科层次,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并且在我国一直以中等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为主来培养,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许多工作岗位的技术含量不断增加,目前技能教育的层次已向大专延伸

   (二)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内涵界定及研究的基本思路

    1.国内外几种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1)CBE模式:以加拿大、美国为代表的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教育以能力为基础,它的核心是从职业岗位的需要出发,确定能力目标。通过有代表性的企业专家组成的课程开发委员会,制定能力分解表(课程开发表)。以这些能力为目标,设置课程,组织教学内容,最后考核是否达到这些能力要求。

   (2)CBET模式:以英国、澳大利亚为代表的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教育以能力为基础进行教育与培训。这种模式的关键是组织专家确定能力标准,成立国家资格委员会,建立一种能力本位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3)“双元制”模式:以德国为代表的人才培养模式。即由企业和学校共同担负培养人才的任务,按照企业对人才的要求组织教学和岗位培训。这样,学生能较熟练地掌握岗位所需的技术,一毕业就能很快地顶岗工作,普遍受到企业的欢迎,曾被誉为德国经济振兴的“秘密武器”。

   (4)“建教合作”模式:以台湾为代表的人才培养模式。它是学校与企业合作,实施教育与训练,共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职业技术教育方式。企业为学校提供先进的实习设备和实习场地,建立校内模拟训练系统,同时企业生产现场也是进行教学的场所,以满足学生实际训练的需要。

    2.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界定

    高职教育与研究型高等教育比较,其特殊性表现在培养目标、教学计划、课程体系、教学方式和实践教学五个方面。

    研究型高等教育是培养从事研究和发现客观规律的学术(研究)型人才和从事与社会谋求直接利益有关的规划、决策、设计等有关的工程型人才。这两类人才的特点主要是应用智力技能来进行工作。而高职教育是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良好综合素质和职业综合能力,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在同样坚持全面发展的前提下,研究型高等教育以理论知识为主线制定教学计划;而高职院校则以职业技术应用与创新能力培养为主线制定教学计划。理论教学与实践环节教学比例一般不同,要处理好基础知识与专业能力训练,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人才培养要有应用性,又注重可持续性。

    在同样坚持厚基础的前提下,研究型高等教育,注重宽口径设置课程,讲求课程体系的整体性和单一课程学科的系统性;而高职院校,在同样坚持厚基础的前提下,应按照宽基础、活模块设置课程,课程体系不注重整体性和单一课程学科系统性,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课程模式,开设课程应能基本涵盖未来职业岗位所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高等教育都要以学生为主体改革教学方式。研究型高等教育应把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作为重点,基础扎实并掌握前沿科技知识,以学生自学为主;但是高等职业教育则以培养创新应用能力为目标,强化技能训练,理论密切结合实践,在学中做,在做中学。

    高等教育院校都要重视相关专业的教学实践环节。研究型高等教育侧重以发现、验证性实验为主;而高职院校则以强化技能训练为特点,因此,应该重视校内实验、实训设施和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加强学生动手操作和模拟实习的能力培养。

    3、高职的“以能力为中心”的模式:    

    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可以包括由职业岗位能力、基本素质、应变能力三部分组成的“以能力为中心”的模式。其中,职业岗位能力包括职业岗位所需的理论知识、实践技术和专门技能;基本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人文、自然科学素养和身体、心理素质;应变能力包括自学能力、创新能力、生存和与人共处的能力。

    在教改实践中要充分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要加强实践教学,推行“多证书”制度;重视教学方法的改革,促进关键能力的培养;周密安排,使全面发展落到实处、走学研产训相结合培养人才的途径这几方面的问题。

    二、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特征

    专业设置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将当地产业结构和社会人才需求的变化趋势作为确定专业主体框架的依据,以人才需求市场为导向,设置社会急需的专业,为社会培养一些特殊行业的急需人才;要以职业岗位(群)为依据。就是针对一个行业岗位,或针对一组相关的职业岗位来设置专业;要以技术含量为参数。

    在教学设计上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设计模式应体现为以职业岗位(群)的要求为出发点安排课程,达到培养学生从事一种或一类职业能力的目的。专业教学设计模式可以表示为:职业岗位(群)要求—→专业培养目标—→理论教学模块(够用)、实践教学模块—→基础课—→公共课。

    在课程模式上高等职业教育要求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打破学科界限,采用整合的能力观,通过对职业岗位(群)进行分析、观察,确定知识和能力结构,并以此来设计、开发课程,强调职业能力系统的完整性和复合性。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理论与实践是并重的,理论主要是为培养综合和专项的职业技能服务的,实践课程有相对独立的体系。

    教师队伍应朝“双师型”方向发展。从整个教师队伍的结构来说,既有专职教师,又有兼职教师;既有来自高校的,又有来自企业的;既有侧重于专业理论教学的,又有侧重于专业技能教学的。从教师个体来说,主要是指教师的基本素质要求,即专业课教师既要有全面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要有较强的岗位实践经验,逐步向教师——工程师、教师——技师(高级工)、教师——会计师等复合方向发展。

 

    人才培养应走学研产训合作的途径。学研产训合作教育是一种利用学校和科学研究机构、产业(行业、企业)、社会培训部门等不同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以培养适合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应用性人才为主要目的的教育模式,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最有效、最基本的途径。

 

    三、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建构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依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应涵盖四个层面:1、必须明确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高职人才培养之方向;2、必须明确高职人才的特征与规格,要特别强调高职人才是一种人才类型,绝不是一种人才层次;3、要明确高职人才的职业岗位群;4、要明确职业岗位群所要求的专业知识结构与职业素质结构。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应以科学文化素质为基础;以培养思想道德、职业道德素质为前提;以职业技能素质为主干;以培养创新素质为核心;以培养身心素质为保障。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能为我国经济发展的进步与创新作出贡献的高职人才。从这个意义上去认识全面发展的是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基础。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方向必须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要求,按照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结合区域经济发展优势,在拓宽专业口径上下功夫。横向上,拓宽专业口径,淡化专业界限,按大类专业招生;纵向上,延伸专业内涵,改革传统专业,扩大专业服务范围。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核心要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对现有高职课程进行分析,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高度重新审视原有课程体系问题,该整合的必须整合,该重组的必须重组。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要明确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全方位服务的方向,加大学校科研工作力度,要兴办科技产业,建立校内外试验基地。

 

    四、学研产训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学研产训结合要充分体现了高等职业教育人才的定位;是推动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基础

 

    (一)学研产训结合的功能和作用

 

    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要求,为高等职业教育赢得质量与社会认同度,形成多样化人才培养格局,为高等职业教育赢得广阔的市场与空间,要积极发挥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功用与效能,为高等职业教育实现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赢得办学生机与活力

 

    (二)学研产训结合的内容和途径

 

    要确立“双赢思想”的观念,实行资源共享的的合作方式,要开拓整合校内外教育资源的学研产训合作空间,而社会企(事)业、行业部门参与培养计划的制定是学研产训的关键环节,并且教师队伍的建设与培养是学研产训结合的切入点,而且企业参与人才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是学研产训结合的目标。

 

    (三)学研产训结合的运行机制

 

    按市场规律推进学研产训的双赢。建立学研产训结合的良好运行机制,就是要调动企业、行业参与人才培养、支持学校教育的积极性,使双方保持长期、稳定、健康的合作关系,也可称作保持可持续发展态势。其基本原则,就是要建立利益平等、互利互惠、优势互补的关系,使合作双方在利益上找到平衡点。

 

    要组织保证机制、动力机制、信息反馈与调节机制、互惠互利机制、监督保障机制以使学研产训的顺利进行。

 

    相对来说高职院校也存在的问题和应重视的问题。高职院校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学校方面,企业、科研、培训方面及政府方面。

 

 

 

    在学校由于思想观念不解放,认识不到位, 教学管理队伍、师资队伍不适应学研产训的要求,资金的缺乏,没有实施学研产训结合的制度和具体措施,所以不能形成有效的运行机制。而大多数企业、科研、培训等部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自顾不暇,不愿抽出更多的时间、人力和财力。受短期利益的影响,对人才培养的参与程度与积极性不高。高职院校由于普遍缺乏各级政府部门、产业管理部门的指导和支持,政府的政策和法规不健全,使宏观的调节、规范、推动力度不大。

 

    高职院校要重视的问题是首先要树立良好的市场形象。高职院校的市场形象要素包括:理念、行为、环境,也就是树立好办学思想、教育观念、学校精神、校园文化、教学改革、教学模式、教学态度、校园环境、学术环境、教学设施等各方面的形象 高职院校应有服务于市场的目标定位。要把自己定位于服务市场的角色,调研要针对企业经营和管理行为所涉及的种种需求和企业内部与教育有关的资源进行全面而细致的了解,寻找学校可以为企业(行业)等提供的服务,依据学校现有的教育资源和优势,确定学校的最佳服务内容和领域。其次要注重服务结果的研究,学校培养的人才的质量和为企业(行业)等提供服务的质量是获得市场肯定和学研产训结合的保证。学校不能重“进”而不重“出”,要以学生服务为中心,为企业服务为目标,扩大教育教学的服务周期。只有这样,才能获得企业等的信赖,才能与企业(行业、培训等部门)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与此同时也要注重企业等部门的利益,学研产训结合不能只重视学校本身的利益,也要思考企业等这一方从合作中得到了多少利益。这种利益不一定能物化与量化,但它是推动双方合作进一步发展的动力。

 

    五、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保障体系

 

    (一)制定以能力为中心的教学计划

 

      要有职业能力分析、职业能力分解,课程编制,专业指导委员会参与,以使教学计划更加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

 

   (二)坚持高职办学特色,构建实训教学体系,建立开放性的办学体制或办学体系

 

    首先要制定制定实训大纲,在教学方法上突出训练性,其次建立专业指导委员会,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并且改革考试内容与形式

 

   (三)实行多证书制度

 

    职业资格证书是劳动就业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国家考试制度。它是指按照国家指定的职业技能标准或任职资格条件,通过政府认定的考核鉴定机构,对劳动者的技能水平或职业资格进行客观公正、科学规范的评价和鉴定,对合格者授予相应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四)注重与高等职业教育相适应的师资队伍建设

 

    一方面抓好现有教师的进修培训提高工作,增强他们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另一方面,可聘请专、兼职教师,聘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有特殊技能的能工巧匠担任操作技能教学的指导教师,可使实践环节教学工作开展得更好,更富有成效。

 

关闭窗口
 
访问量人数:

质量监控与评估处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913-3033110  

技术支持:网络与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