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教育厅
近几年来,我们按照“对接产业,工学结合,提升质量,推动职业教育深度融入产业链,有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方针,统筹调整优化专业布局和结构,努力构建与区域现代产业发展相适应的特色专业体系。
一、抓统筹管理机制建设,有效提高专业人才培养的吻合度
一是着力构建对接产业调整专业的宏观机制。省委、省政府先后发文,明确建立职业院校专业动态调整机制,要求根据企业用人标准、岗位要求和区域产业结构调整需求,调整专业结构、课程设置等,形成与产业结构相适应的专业布局。二是赋予职业院校专业设置自主权。省教育厅规定,除医卫、公安等国控专业外,职业院校可以根据市场需求依法自主开设教育部中、高职专业目录内的专业。三是统筹引导职业院校对接产业办好重点专业。严格要求每所职业院校对接区域优势、特色产业,集中人财物,重点建好 1-2 个大类专业。近 3 年,我省职业院校新增专业 88 个,淘汰专业 73 个,一、二、三产业类专业分别为 55、275 和 261 个,不仅与我省一、二、三产业比例(12.7∶47.0∶40.3 )相吻合,而且基本覆盖了我省优势、特色产业主要岗位。
二、抓特色专业(群)建设,有效提升专业人才培养的适应性
为适应湖南优势、特色产业发展需求,我们组织实施了省级(示范性)特色专业(群)项目建设,共遴选建设省级示范性特色专业群 21 个、示范性特色专业 104 个、特色专业 158 个。省本级财政对每个高职示范性特色专业(群),给予 600 万元专项经费支持,要求项目单位按 1:1 配套,并邀请国内外行业、企业顶级专家对建设方案进行充分论证。 例如,据预测到 2015 年我省汽车产业爆炸式发展,专业人才缺口将达 5 万以上,我们随即立项了 33 个汽车(示范性)特色专业,省本级投入 4600万元。通过特色专业体系建设,一批示范性特色专业正从“对接行业”“服务行业”向“提升行业”、“引领行业”发展。
三、抓校企深度合作,有效增强专业人才培养的针对性。
一是创新了校企“双主体”培养人才机制。2012 年,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企业与职业院校合作办学的意见,明确了政府、部门、行业、企业和职业院校各方面发展职业教育的职责,为推动我省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双主体”育人提供了政策保障。二是稳步推进了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近几年来,我省分别组建了机械装备、轨道交通、工艺美术、文化产业等 30 家省级职教集团,加盟合作单位 2458 家,其中有省内外规模企业 1525家。以此为平台,校企双方积极开展项目合作、专业共建、资源共享,“依托产业办专业、办好专业兴产业”的观念已深入人心。三是积极推动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开展对话协作活动。先后举办了“全省信息产业技能人才培养校企对接会”、“高端装备制造与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对话”等活动,推动校企双方达成了 100 余个合作协议,促使校企共生共赢。四是创新了校企合作平台。
近两年,分别组建了湘绣学院、湘瓷学院、湘菜学院和湘茶学院等特色二级学院,有关职业院校邀请企业管理专家和一线能工巧匠积极参与专业建设,合作培养专业人才,有效增强了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针对性。
通过上述举措,行业企业对我省职业院校毕业生认可度越来越高,轨道交通、汽车电子、湘绣等特色专业订单培养比例超过 80%,近五年,全省中、高职毕业生就业率分别稳定在 96%和 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