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06年4月18日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06】15号)中明确指出:“针对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要,健全和完善以企业行业为主体、职业院校为基础、学校教育与企业培养紧密联系、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互结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2010年,国家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更加明确地要求:“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促进校企合作制度化”。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11年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规范我院校企合作育人工作流程,我们学院多年来在昌吉州政府教育、劳动、经贸等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政策协调下,与新疆特变电工、郑煤机璐安新疆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等大型企业广泛开展校企深度合作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和形成了一套校企合作育人及共建专业化职教集团的办法,通过逐年完善,我们构想将逐步形成一种运行体系和工作机制,来进一步指导和规范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
职业教育实现将自然人培养成职业人的目标,就要以职业岗位需求为出发点,密切联系行业企业生产实际,把人才培养过程与生产经营、服务、管理过程有机地融合为一体,最终使受训者通过所学技能和知识,通过劳动改变自己的生活处境、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使自己生活得更加幸福、更加有尊严。“职业教育要随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而‘动’,跟着产业调整升级而‘走’,围绕企业技能型人才需要而‘转’,适应市场需求变化而‘变’。”为此,依据科学、合理、精干、高效的原则建立既满足自身管理需要,也可满足委托培训单位以及接受培训的个人所要求的教育教学保障体系,使创新的校企合作育人模式得以顺利推进。我们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指导,探索落实校企合作育人的可操作性流程,逐步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发挥学校、企业(用人单位)在专业人才培养、产业规划、经费筹措、先进技术应用、兼职教师聘用(任),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教材开发、实训项目开发、专业教学实施、实训设备功能开发和吸纳学生就业等方面的互补优势,形成“双元一体、校企共建”模式,促进校企深度合作,引导和激励教师主动为企业和社会服务,落实教师密切联系企业的责任,开展技术研发,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现互利共赢,增强办学活力,共同完成好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工作。
现代管理技术的核心目的就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其实现的途径是在规范管理的基础上,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流程和执行标准。管理业务的优异绩效,来自于一致的工作流程、标准的执行方案以及各岗位间的协作效率。流程化、标准化可以促进教师从知道“如何做”向“如何高效地做”转化。这一转化必将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各部门之间的协作能力,进而在整体上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运营效率,打造一支有专业化水平的职业团队。
一、合作业务范围
1.订单培养、定向就业;2.专业建设、共同实施人才培养、共同实施考核评价;3.共同开展专业设置市场调研、论证,制订新增(老)专业申报(改造)资料、共同开展专业教学前的人才培养方案编制、师资聘用、教材的编写、实训(校外顶岗实习)计划的制订、项目场地、设备、工卡量具、材料的准备;4.教师下企业锻炼、企业能工巧匠进课堂指导技能训练,共同开展实训(实习)项目开发、实用技术开发、实训设备功能开发、生产性实训基地规划建设;5.合作建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专业技术人员和技术管理人员互聘(外聘系主任、兼职教师、兼职技术咨询)、定期蹲点交流、定期业务研讨;6.共同开展特色专业、精品课程建设,共同组建双师结构教学团队。
二、合作内容及流程
(一)订单项目
1.行业或企业选择:地区主导产业,与国计民生关联度紧密的行业,发展稳定、用工需求旺盛、产品竞争优势明显、技术含量较高、管理规范、规模较大、实力雄厚的对口企业。通过与筛选的重点产业领域的骨干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把专业建设与企业的生产经营项目发展结合起来,依据产业发展方向确定专业建设和发展方向;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在密切关注产业发展方向的同时,体现产业大类方向的通用性和行业特殊性的要求,校内建设重点体现适应性原则,适当兼顾地区产业发展和服务对象、定向就业单位的针对性要求。坚持面向市场需求调整专业,面向岗位技术标准组合课程,面向产品生产要求设计实训项目,面向企业产品质量确定考核标准,面向用人单位高技能人才队伍标准建设师资队伍,面向用人单位的生产设备标准建设实训基地,面向用人单位的管理规范调整优化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制度,面向就业去向突出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教学思路,努力形成“传统专业发展稳定,特色专业优势明显,重点专业示范性强,专业内涵建设深化”的“错位竞争”优势,使办学特色日趋显著。
2.工作流程:签订合作办学协议——建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开展专业设置市场调研论证——形成专业设置可行性报告——完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编写——申报新增专业——开展课程体系(文化理论课及专业课教材内容的删选、校内外实训、实习项目开发)——完成教材编写——遴选专业课和实训课教师人选——确定专业课实训课教学场地、设备、方法和分段实施教学的校企多元化队伍、场地——确定校企共同实施考核的内容、方法、各自所占比例、考核的等级确定——组织教学实施——合作效果分析评价——改进措施的制订——进入下一个循环。
(二)实训基地建设项目
1.合作单位的确定:校外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以专业大类对口、专业领域一致、生产流程完整、技术设备先进、产品种类齐全、生产发展方向与专业方向相邻相近、生产管理规范等;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以满足专业教学、短期培训、职业技能鉴定、社会服务、实用技术开发为基本要求,设备选型、功能确定、工位设计、后续功能开发、社会服务等以校企共同参与研究确定为方向,充分体现“统一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局部领先”的建设方略。
2.工作流程:遴选合作企业——签订共建意向协议——协商确定共建具体项目——商定双方共建内容和各自投入比例——规划建设进度——共同依据产业发展和专业建设要求按照计划实施——按照产权归属进行管理——共同制订生产、实训(习)进度计划——协调生产和教学的安排——生产教学同步运行——在生产过程中考核——教学任务完成即生产任务同时完成——实施效果分析评价——制订修正方案——进入下一轮(班)运行。
(三)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建设
1.制订选聘人员标准:专业对口、大专以上学历、技师以上或工程师以上职称、从事企业技术管理或一线生产3年以上、生产管理经验丰富(各类证书及相关佐证材料),具备从事专业教学或实训指导的基本素质,文字书写和语言表达能力较强,可以经指导完成专业课、实训指导课教案讲稿的编写,具备基本的组织教学能力。
2.外派企业挂职锻炼教师条件:专业对口、本科或研究生学历、高级工或中级以上职称、从事专业教学5年以上、专业理论较扎实、实践技能过硬、生产经营意识较强、具备一定的技术开发和技术创新能力、学习意识和工作能力较强、具有较强的上进心。
3.工作流程:确定重点专业发展目标——制订互聘培养计划——确定聘(派)人员的重点发展领域——制订使用和锻炼的目标、任务、岗位——确定选聘和外派锻炼的人选——选择实施时间——双方制订各自管理考核办法——双方组织考核评价——完善聘派工作程序——进入下一轮循环。
(四)合作实施教学项目
1.专业课、实训课主讲教师多元化要求:专业课实施分段教学和不同主讲教师(内外结合)授课;实训课、生产实习课校企指导教师分段指导和考核。
2.教学场所、设备多元化要求:专业课、实训(习)课根据内容项目的特点,或校或企,或课堂或生产现场,实施场所、设备使用的多元化组织。
3.工作流程:(1)主讲教师的多元化:专业教师、校内实训指导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分析就业岗位知识技能要求——制订专业课教学方案、实训指导方案、生产实习训练方案——根据内容特点分段组织教学和训练——共同制订考核方案并组织实施——共同对实施方案的运行效果进行分析——制订修正改进措施——进入下一轮循环。(2)教学场所、设备的多元化:确定专业课教学内容性质和实训项目特点——结合上述要求确定教学或训练场所和设备使用——校企共同制订实施计划——分别准备场所和设备——共同组织实施——各自进行管理和考核评价——分析运行效果——制订改进方案——进入下一轮循环。
三、工作职责
1.学校职责
校企合作办公室协助系部物色、筛选合作企业;系部确定合作对象;双方商定合作领域、合作范围、合作内容、合作方式以及合作中利益共享、过程共管、人才共育、责任共担、合作发展的机制建立等问题;系部制订合作规划,分阶段组织实施;
2.企业职责
提供生产发展年度计划或中长期规划,提供企业中长期用工需求计划(意向),协调企业内部关系,协助选派专业技术人员,确定合作项目,负责企业方共建项目的开发组织,负责落实人才共育的场地设备等基础条件,协助学校进行专业技术人才市场的调研,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编写,参与校本教材的编写,协助开发实训(顶岗实习)项目,协助对实习生、锻炼教师的管理考核,配合学校落实利益共享、责任共担、过程共管、人才共育、合作发展的具体事项。
四、评价考核
1.组织牵头指导:教务处、校企合作办公室、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
2.参与部门(单位):合作企业、专业系、校企合作办公室。
3.实施人员:教务处长、校企合作办公室主任、企业负责人、系主任、教研主任、专业带头人,以系部和合作企业人员为主。
4.工作流程:系部与合作企业按照项目组织材料上报——教务处、校企合作办公室、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组织审核——反馈审核意见——系部与合作企业沟通完善运行方案——进入下一轮循环。
五、预期效果
1.订单项目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合作办学体制机制,力求达到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教育效果,增强学校的办学活力,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
2.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积极探索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校企合作新模式,在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和学校共同购置设备,企业提供技术和师资支持,校企专业技术人员分段实施指导以及扩大专业对口的校外实习力度,突出实践性、开放性、职业性特点。
3.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建设项目实现人员互聘、业务共管、责任共担目标,专业教师下企业锻炼,企业技术人员在学校兼课由使用单位负责管理考核。
4.合作实施教学项目实现校内教学与在企业生产实习以及穿插部分专业课教学的连续性,学生在校学习与实践顶岗工作的一致性,校内教师与企业师傅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互补性,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的互认并逐步实现专业教学主体、教学地点的多元化和一体化尝试。
经过不断的运行和调整,我们将进一步扩大尝试的范围和合作的深度,在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编写教材、共同开发实训项目、共同培养学生、共建实训基地、合作培养师资、协调组织定岗实习、共同实施考核评价、共同安排教师下企业锻炼和选派专业技术能手参与教育教学指导、共建产品设计中心、研发中心和工艺技术服务平台等方面实现校企之间的深度融合,并不断争取政府、行业的支持协调,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积极参与、院校发挥基础功能的基础上,将上述业务辐射推广到组建具有实质内涵的专业化职教集团范围,按照产业大类分工,逐步实现以产业为核心的校企双元一体、全程参与的集团化办学新体制,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为国家、地区提供强有力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的支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