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

他山之石

当前位置: 首页 >> 他山之石 >> 正文

人才培养工作评估自评报告

发布日期:2011-10-12    作者:     来源:     点击:

 

    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的通知》(教高〔2008〕5号)和《陕西省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实施细则(试行)》的要求,我院扎实开展以评促建工作,认真做好人才培养工作自评。现将自评情况报告如下,请评估专家组审核指导。

第一部分  学院概况

一、历史沿革

    渭南职业技术学院是2004年9月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专科层次普通高等院校。学院由全国文明单位、国家级重点中专、全国重点中医学校——原陕西省中医学校,百年老校、省级文明单位——原陕西省大荔师范学校,省级文明单位——原陕西省蒲城师范学校,陕西省重点中专——原渭南农业学校四所中专中师学校合并组建而成。几十年来,已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医疗卫生、基础教育、农业技术等技能型人才,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二、基本情况

    学院占地面积36.4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61万平方米,至2012年将再完成3万多平方米的建设工程;现有校内实训基地87个,校外实习基地84个;馆藏纸质图书540863册,电子图书10万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3,253万元;配有语音室和多媒体室座位数734个;教学用计算机616台。拟在2012年建成现代化中心机房以及万兆核心、千兆主干、百兆终端信息节点2500个的校园网络。

    学院实行学院、二级学院两级管理体制。设有护理学院、医学院、师范学院、农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基础课部、思政课部、继续教育学院等10个教学机构,14个党政群机构。设有护理、助产、中药、中医学、针灸推拿、初等教育、学前教育、旅游管理、营销与策划、会计、畜牧兽医、园艺技术、宠物养护与疫病防治、计算机应用技术、建筑工程技术等19个专业,其中2个省级重点专业,4个院级重点专业,3个特色专业,初步形成了医学类、农学类、经济管理类、教育类、工科类等五大专业群。

    现有全日制在校生6616人,其中高职生4465人(三年制高职生3731人,五年制高职生734人)。学院现有教职工719人,其中专任教师377人;专任教师中有双师素质教师105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91人;中级职称141人;博士10人,硕士76人,在读硕士14人,在读博士后1人;近两年教师承担各类科研及教改项目65项,公开发表论文400多篇;主编参编专著8本、教材35本,获市级以上科研奖8项。

    2005年建院初期,学院实行分校办学。2009年“三校迁渭”实现了集中办学。近三年来,学院实现了实质性整合,原4个组建学校的师生之间融合度高,互相认同快;投资1.8亿元的新校区一期工程已全面投入使用。学院于2009年获得陕西省“民生八大工程”职业教育综合实训基地建设项目、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2011年获得1600万欧元的德国政府促进贷款项目支持,为学院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学院专业建设初具规模,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明显,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科研工作步入正轨,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条件明显改善。经过几年的努力和广大师生认真研讨,学院明确了办学方向,理顺了办学思路,树立了良好的校训、校风,学院的社会认同度不断提高,促进学院又好又快发展。

    学院2009年度、2010年度连续两年目标责任考核被市委、市政府评为良好等次;院团委被评为全省教育系统2010年度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最佳单位”;2010年度获得全省教育事业统计工作先进集体称号;荣获全省高校类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二等奖;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市级“文明单位”。

第二部分  办学思想与理念

一、办学指导思想

    树立现代教学观念,形成正确的办学理念是人才培养工作取得良好成效的先导。经过历时一年的教职工大讨论和多年的办学实践探索,在专家的悉心指导下,学院形成了明确的办学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坚持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以校地联动,校企合作,产学结合为办学模式,全方位为地方、行业、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秉持“和谐建院、质量立院、特色兴院、人才强院”的办学理念,以特色专业建设为引领,“双师型”队伍建设为关键,教学基础建设为重点,党的建设和政治思想工作为保障,人才培养为根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教学创新,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综合办学实力和人才培养工作质量,为地方、行业,为医疗卫生和基础教育事业不断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撑和人才支持。

二、办学定位与发展目标

    学院以办学指导思想为根本,准确把握学院的办学定位。即:以全日制高等职业教育大专学历层次为主体,大力发展职业技术培训,适度发展成人高等教育。立足渭南、面向全省、辐射全国、扎根基层、服务社会。以医药、护理专业为骨干,师范、农林、经管及工科类专业协调发展,凸显教学型、职业型和应用型的办学类型。把学院建设成为高技能型人才培养和科技应用与开发的重要基地。

    学院以办学定位为基准,制定出有前瞻性和可行性的发展目标:“十二五”期间,通过人才培养工作评估,跻身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争创国家级骨干高职院校,争取举办本科高职专业。

三、树立现代教育观念

    1.教育思想观念:坚持内涵发展为主,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的科学观;坚持以学生为本、德育为先、全面发展的育人观;坚持服务地方行业、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观;坚持知识能力素质相统一,人文与科学素养相融合的质量观。

    2.教学工作思路:坚持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的原则。坚持知识传授与技能训练相统一;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统一;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张扬相统一;坚持知识增长与道德提升相统一,着力锤炼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

    3.深化教学改革工作思路:夯实基础、强化能力、重视实践、突出创新。

    4.教学模式:问题讨论式、案例研究式、工学交替式、任务驱动式、项目导向式、顶岗实习式。

    5.课程建设与改革工作思路:拓宽基础、更新内容、突出实践、强化能力、提高质量、整体优化。

    6.加强教材建设工作思路:以选为主、以编为辅、突出特色、注重质量、综合协调、系列配套。

    7.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工作思路:工学结合、注重实训、增强能力、提高素质。

    8.人才培养模式:知识+能力、专业+特长、平台+模块。

第三部分  办学主要成绩与人才培养特色

一、理清科学发展思路,突出教学工作中心

    (一)树立现代教育观念,形成学院办学理念

    学院集思广益,广泛调研,形成了切合学院发展实际的办学理念体系,成为指导学院各项工作的核心思想。学院办学理念主要包括办学指导思想、办学定位、办学宗旨、办学思路、发展战略、教育思想观念和教育教学工作思路,管理理念、一训三风等九个部分。

    (二)围绕区域经济需要,科学规划学院发展

    学院的《十二五发展规划》,确立了“十二五”时期学院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第一步,夯实基础阶段。从2011年--2012年,按照“整合资源、调整结构、完善机制、扩大规模、促进发展”的思路,在实现高起点整合和高职管理模式转型的基础上,2011年通过人才培养工作评估;2012年全面完成新校区建设,启动创建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工作。

    第二步,提升水平阶段。从2013年--2014年,按照“优化结构、培育特色、彰显优势、稳定规模、提高质量”的思路,着力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师资水平,培育优势专业,推进课程、教材和教学方法改革,增强教研科研实力,提升文化建设水平,形成鲜明办学特色。实现跻身省级示范性高职行列目标,向国家级高职院校迈进。

    第三步,打造品牌阶段。从2015年开始,按照“突出创新、强化特色、全面提高、追求卓越”的思路,通过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建设一批省级、国家级重点专业和精品课程,取得一批产学紧密结合的科研成果,形成富有职教特色的文化建设品牌,实现人才培养、教学科研、文化引领全方位、高水准为地方、行业服务的目标,全面彰显特色优势,扩大办学影响,并创造条件,争创国家级高职院校,争取举办本科高职教育专业。

    (三)重视人才培养工作,突出教学中心地位

    领导重视教学  学院始终将教学工作放在各项工作的中心位置。领导带头深入课堂、深入教学一线,开展调查研究,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努力把学习成果转化到解决当前教育教学实际问题、引领学院科学发展的正确轨道上来。

    政策倾斜教学  建章立制,创新管理,创新服务,确保教育教学工作以人为本、规范运行,高效有序。建立有教学督导制度、领导听课制度和领导联系基层制度,开展“五个一”活动(每周在学生食堂就餐一次,每月深入课堂听课一次,每学期检查一次学生宿舍,每学期参加一次班团活动,每学期参加一次教研活动),及时了解、解决教学运行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经费保障教学  优先保障日常教学经费;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和专业建设的经费投入;设立教改科研专项经费,支持教师参与教研科研活动;增加图书经费投入。

    管理服务教学  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出台优惠政策,加大引进博士硕士高层次人才的力度;充分体现一切服务教学的理念;倡导并支持教师在职进修和培训学习。

    舆论褒扬教学  坚持教师优先、教学优先原则,待遇向一线教师倾斜。领导深入基层,认真听取师生的意见和建议,全方位关心师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及时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为教书育人营造积极向上的良好舆论氛围。

二、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明显

    学院制订有《师资队伍建设“十二五”规划》,始终坚持“调整、充实、提高”与“培养、引进、聘用”并举,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立起了一支适应高职教育教学要求的师资队伍。

    (一)加大内培外引,优化师资结构

    为了满足专业建设需要,优化教师结构,学院加大人才内培外引力度。一是制定引进高层次人才的优惠政策,两年共引进博士9名、硕士51名。二是聘请学者专家、能工巧匠来学院讲学、参与科研攻关,担任客座教授和兼职教师。现有客座教授6人、高级技师5名、高工4名、兼职教师40人。三是鼓励和支持教师攻读在职研究生,目前有14名教师在职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1人在职进行博士后研究。四是以老带新,结对指导培养,充分发挥中老年教师的“传、帮、带”作用,确保青年教师尽快成长成才。五是积极开展教师教学技能竞赛和各类技能培训,不断提高教师专业素质。两年来,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67人次;有3位青年骨干教师到国内重点高校做访问学者。

    (二)增强实践能力,重视“双师”培养

    双师素质教师是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学院一是要求专业教师到行业一线进行实践锻炼或专业兼职,丰富实践经验,强化专业实践技能。二是依据学院《“双师”素质教师资格认定办法》,支持专业教师参加职业技能鉴定、专业技能等级训练,考取各种与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三是从科技推广及生产单位聘请实训指导教师,促进“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认定了“双师”素质教师123人,其中专任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105人,有力地促进“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

    (三)养成良好教风,重视师德建设

    按照《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要求,结合学院教师队伍现状,学院制定有《师德建设实施方案》等文件;积极开展师德教育、学生评教等活动,将师德师风建设作为年度考核、职称评审、创优评先等方面的重要依据;努力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在全院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良好氛围。近年来,涌现出一批深受学生爱戴的德才兼备的青年教师。2009年以来,评选、表彰了院级“教学名师”14人,“师德标兵”13人,“三育人”先进个人26人。

   (四)重视教研科研,营造学术氛围

    学院重视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制定了《渭南职业技术学院科研管理办法》、《渭南职业技术学院院级科研项目管理办法》等相关制度,建立起教研科研专项基金和成果论文奖励机制,创办有《渭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引导和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研科研活动,从制度上、组织上、经费上提供保障。近年来,教师发表学术论文400多篇,其中核心期刊100余篇;承担各级各类教改科研项目65项,其中省级科研项目2项,市级2项,院级科研教研项目61项。近日,渭南市科技局下文,我院申报的23项课题立项为渭南市2011年度基础研究计划项目。

三、突出职业教育特色,课程建设全面推进

    (一)完善培养方案,优化课程内容

    学院按照“系统优化、结构合理、社会参与、标准规范”的基本思路,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修订和完善了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将就业指导、职业生涯、心理健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各种职业能力资格鉴定及考核要求等内容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中。按照“必需、够用、实用”的原则,科学地整合课程资源,适度精简了15 门理论课教学内容,增开了10门学生感兴趣的选修课,充实5门实践课教学内容。调整课程体系内各课程之间的横向关系,避免课程之间内容重复,保持课程内容之间的有效衔接。

    (二)改革教考方法,优化教学效果

    近年来,学院通过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创新,加强考试考核改革,积极引导和鼓励各专业开展“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模式探索与实施。一是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虚拟情境、模拟仿真、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二是在技能训练方面,根据行业工作场景实际,建设校内的仿真实验室、一体化实训室等,加强模拟仿真训练。三是创建现代化教育技术教学环境,建成了校园网络系统,充实了网络教学资源,为教师开展虚拟化教学搭建了良好平台。

    从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出发,加强了课程考核的改革力度。在考核内容上,强调以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考核为主;在考核的方式上,采用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校内考核与企业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加大过程考核及企业考核的比例,初步推行以证代考、以做代考、以练代考等考核方式,增强考核方式的科学性、实用性。

    (三)重视教材建设,丰富教学资源

    学院按照“以选为主、以编为辅、突出特色、注重质量、综合协调、系列配套”的思路,规范了教材使用、建设和管理工作。在教材选用方面,优先选用国家高职高专重点教材、21世纪高职高专规划教材,以保证选用的教材内容精、知识新、实用性强,能反映专业领域最新发展成果。近三年,各专业选用出版的高职高专规划教材比例为83.6%。

    学院支持教师参加规划教材编写工作,组织教师编写本校特色教材和实验实训指导书。近三年,教师主编、参编出版教材35部;开发自编校本教材9本;校企合作开发实训教材9门。

    图书馆纸质图书、电子图书、期刊报纸、数据库等馆藏文献资源丰富,实行“总借还台”一站式服务,阅览室全天候开放、开架式借阅,采用锦威集成管理系统和纵横集成管理系统,实行自动化管理。

    (四)培育重点课程,打造精品课程

    学院重视精品课程建设,制定有《渭南职业技术学院精品课程建设与管理办法》,出台有精品课程建设的奖励政策,支持教师参与高质量的精品课程建设活动,鼓励各专业教学团队积极申报省级精品课程。在建《正常人体解剖学》、《内科护理学》、《中药学》、《中医骨伤科学》、《兽医临床诊断学》、《陕西导游》等院级精品课程11门。

四、强化职业能力培养,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一)突出能力培养,加强实践教学

    学院重视实践教学,积极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模式,构建了由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保障、实践教学管理和实践教学评价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坚持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突出实践教学、实验实训、顶岗实习、社会实践等实践性教学环节,依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各专业实践类课时占总教学时数均在50%以上。通过实践性教学的强化训练,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沟通能力和岗位技能,达到了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目的。

    (二)加强基地建设,改善实践条件

    按照“全面规划、突出重点、重视功能、强调特色”的思路,学院不断加大实践教学经费投入力度,通过多种渠道筹措资金,积极寻求中央和省级政府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不断加强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建设。近年来,累计用于实训基地建设投资1300万元,实验实习实训场所总面积达36635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3253万元,校外实习基地84个,满足学院现有专业学生校外实践教学需要。

    (三)加强实习管理,健全管理制度

    学院成立有实训管理机构,由专职教学管理人员、专任教师、行业兼职教师、辅导员、实习单位管理人员等组成的实践教学管理队伍,全面负责实践教学的全程化、全员化指导和管理。制定有实践教学管理制度,明确了实践教学的组织、管理、运行、监控等程序,强化了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的规范化管理,使学生实践教学计划落到实处。

    学院对校内实训基地采取“统筹管理、分工负责、统分结合”的管理模式。即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规划、设备管理、日常行政管理、人员管理由学院相关部门统筹;实训室建设、实践教学的实施、科研和培训由各二级学院具体负责。对校外实习基地采用校企双方协商共管模式,制定有《校企合作实施办法》,并把顶岗实习贯穿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建立了由学校与实习单位共管,以实习单位为主、学校及专业教师检查指导的实习管理制度。近年来,各专业顶岗实习覆盖率逐年提高,其中2010届护理、中药、助产、针推、畜牧兽医、旅游管理等专业学生顶岗实习覆盖率达到96%。           

    (四)实施“双证”制度,拓展职业能力

    学院大力推行“双证书”制度。将职业技能鉴定、职业资格考证的内容引入人才培养方案,实现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教育的零距离对接。设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职业资格考证点及等级能力考证点7个,积极开展与专业相关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确保学生取得职业资格证书。近几年,毕业生获得“双证书”的比例达到80%以上。为了拓展学生的职业能力,学院定期组织护理、中药、计算机、学前教育等专业学生开展 “天使风采”—护理操作技能大比武、中药综合知识与技能比赛、计算机操作、音乐演奏、健美操表演、“三字一画”、高职英语口语技能大赛、高职学生信息技术大赛等技能比赛,有力提升了学生专业技能水平。

五、着力加强专业建设,努力打造品牌专业

    (一)根据社会需求,合理设置专业

    专业建设是学院教学建设的核心。学院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主动适应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科技发展趋势,牢固树立产学结合的专业建设理念,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实现专业设置的科学布局。学院专业设置已由创办初期的7个发展到目前的19个,逐渐形成了以护理、中药为主的医学类专业群;以畜牧兽医为主的农学类专业群;以旅游管理、会计等为主的经济管理类专业群;以初等教育、学前教育为主的教育类专业群;以计算机应用技术、建筑工程技术等为主的工科类专业群。初步改变了专业设置单一、专业发展不平衡的现象。

    (二)重视专业建设,培育重点专业

    学院牢固树立“办学就是办专业”的思想,加大专业建设力度。发掘改造传统专业,大力帮扶新设专业,做大做强重点专业。目前,学院拥有中药、护理2个省级重点专业;畜牧兽医、旅游管理、初等教育(文)、计算机应用技术4个院级重点专业。随着新校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快,专业实验实训设备的进一步到位,我们将进一步扩大院级重点专业数量,提升院级重点专业建设内涵,争取拥有更多的支撑起学院持续发展的省级以上重点专业。

    (三)深度剖析内涵,打造特色专业

    特色专业在专业建设中有着引领和示范作用,是学院的品牌和窗口。学院制定有《特色专业建设规划》。对已经显现特色的专业要求“人有我优、人有我新,人有我特”,精益求精,例如护理专业大胆尝试改革,增加了老干护理、外籍护理、急救护理、重症护理、母婴护理、保健食品与健康六个课程辅修模块,专业建设效果明显。对专业特色尚未凸显的专业,要求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重点,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深入加强内涵建设。

    通过深度的专业剖析,使教师真正地认识到特色专业建设的重要性,也逐步发现其自身的优势,凝练本专业特色。护理、中药、畜牧兽医专业为我院特色专业。

六、严格规范教学管理,构建质量保障体系

    (一)健全管理制度,教学运行有序

    学院重视教学管理制度建设,严格规范教学管理。先后制定了教学管理组织、教学计划管理、教学基本建设、教学运行管理和教学质量监控等五个方面35 项教学管理制度。在教学管理方面,成立了教学指导委员会和教学督导委员会等机构,实行院、二级学院两级管理体制;在教学计划管理方面,对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教学进程、课程表、授课计划等做了详细规定;在教学基本建设方面,制定了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教风学风建设等方面的制度;在教学运行管理方面,制定了常规教学、实践教学、校企合作、学籍管理、考试管理等方面的制度;在教学质量监控方面,制定有《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实施办法》。这些管理制度对于规范教学管理,确保教学运行有序起到了关键作用。

    (二)完善监控机制,确保教学质量

    学院实行两级质量监控体系。建立了“两级共管、二级学院为主、分级负责、严管重罚”的工作机制,明确了质量监控的责任主体。建立健全教学质量标准和监控制度,基本形成了由领导、督导、教师、学生、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通过教学检查考核、领导听课、同行互评、学生评教、常规考试、社会评价等措施的实施,确保了人才培养质量的稳步提高。

    (三)坚持育人为本,加强素质教育

    学院把立德树人作为学院教书育人的根本任务。一是高度重视学生思想教育和管理工作,成立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二是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使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健康教育进课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到人才培养全过程。三是重视学生社团建设和指导管理,积极引导学生开展活动,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养成和校园文化的建设。四是设立心理咨询室,开展日常性心理辅导与学生心理咨询健康教育,保障学生健康成长。五是建立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个,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与爱国主义精神。

    (四)丰富校园文化,注重文化育人

    学院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倡导文化立院的理念,不断创新校园文化内涵。一是以建设“健康、文明、高雅、育人”的校园文化为目标,着力建构学院特色的理念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环境文化的校园文化体系。二是学院注重发挥校园文化的教育引导功能,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增强了学生自我发展、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意识。三是学院积极扶持学生社团活动,引导社团健康发展,突出社团第二课堂的育人功能,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四是学院注重社会实践活动,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环保宣讲、科技下乡、社区服务、社会调查、困难帮扶、义务劳动等形式的实践活动。2010年学院荣获全省高校类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二等奖;2011年荣获陕西省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三等奖。

七、办学特色初步形成,社会评价越来越高

    经过几年来的不懈努力,我们初步形成了院际合作,产学用结合的办学模式;学思结合,工学统一,知行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理论与实际结合、课内与课外结合、知识接受与能力磨练结合的教学模式。从而使我们“立足渭南,扎根基层,培养‘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受欢迎’的技能型人才”的办学特色日益鲜明,学院的社会影响力不断提升,社会评价越来越高。

    (一)生源稳步提升

    不断提高的教学质量和就业前景,形成了“教学—就业—招生”的良性循环,有力地促进了招生工作。学院近年来招生规模逐年扩大,生源质量稳步提高,三年制高职专业生源范围已扩大到全国14个省份,一志愿上线率和新生报到率连年提升。2009年,三年制高职一志愿上线率为79.2%,新生报到率为78.8%。2010年,三年制高职一志愿上线率为92.7%,比2009年提高13.5%;新生报到率为87%,比2009年提高了8.2%。

    (二)就业工作体系形成

    学院按照“信息化、全员化、全程化、专业化”要求,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专业为龙头、以质量为保证、以服务为平台”开展就业工作。一是全面落实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建立健全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做好就业信息库的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信息在就业指导中的重要作用。二是创新就业工作机制,健全就业工作规章制度,引导学生“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不断拓宽就业渠道。三是加强就业指导服务。开设就业指导课,把职业生涯规划引进课堂。开展创业教育,鼓励学生自主创业。组织开展专家讲座、模拟招聘会、简历展评等多种形式就业指导服务活动。四是不断深化校企合作。学院先后与北京天语人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江苏雨润集团、广州广畅教育服务集团、西安唐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陕西省人民医院、西安交大二附院、渭南市中心医院、渭南市第一医院、渭南市妇幼保健院等多家单位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合作单位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把企业文化、管理模式等渗透到教学过程之中,学生在合作单位顶岗实习,提高了动手能力和职业技能,从而实现了校企双赢,就业率稳步提高。2009年共有高职毕业生592人,初次就业率为69.8%、年底就业率为91.38%;2010年共有高职毕业生1506人,初次就业率为86%,年底就业率达到93.49%。

    (三)培训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学院坚持把社会技术服务和技能培训鉴定作为两项重要工作积极推进,主动拓展社会服务领域,不断提升服务水平,赢得了良好的社会评价。一是开展科技推广服务。利用学院丰富的人力资源,通过参与决策咨询、组织技术服务、开展科研推广、参加农村帮扶等多种形式为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做贡献。二是积极推进产学结合。在互惠互利、合作双赢的基础上,与多家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并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三是大力开展成教培训。与陕西师范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医科大学等联合办学,开展多专业、多层次、多形式成人学历教育。2009年被省教育厅确定为全省成人继续教育社区教育培训基地,2010年被确定为全国医疗卫生信息技术培训与认证项目指定培训基地和渭南市中等职业学校师资培训基地。四是认真搞好技能鉴定。面向社会积极开展职业技能的培训与鉴定。相继建立了农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农业-252)、全国医疗卫生信息技术培训与认证指定基地、普通话水平测试站、信息产业部通信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全国高职高专英语应用能力考试点、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考点、全国英语等级考试考点,开展通用工种、行业资格证的初、中、高级别的培训考核与鉴定工作。2009年共有1845人(次)通过技能鉴定取得证书,2010年共有2420人(次)通过技能鉴定取得证书,2011年已有1097人(次)通过技能鉴定取得证书。

第四部分  评建工作的做法与成效

    学院根据教育部、陕西省教育厅关于开展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的有关文件精神和要求,于2010年3月启动评建工作。

一、广泛动员,统一认识

    评建工作是学院端正办学指导思想,明确办学目标、规范教学管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学院办学水平再上新台阶的重要契机。学院在全面总结过去办学经验的基础上,一是认真组织教职工学习评估文件,深刻领会和把握精神内涵;二是积极召开全院评建工作动员大会,振奋精神,形成合力;三是在学院网站上建立以评促建网页,营造浓郁的评建氛围;四是编印《评建工作简报》,及时反映评建工作动态。五是利用党委会、院长办公会、行政例会、专题会,重点汇报和解决迎评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全院上下高度重视,齐心协力,按照“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方针,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开展评建工作。

二、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学院成立了人才培养工作评估领导小组,下设评建办公室、督查保障组、学生工作与环境建设组、教学工作组等工作机构。各二级学院也成立了相应的迎评工作小组,以确保迎评工作顺利开展。学院人才培养工作评估领导小组和评建办公室负责评建工作的策划,各项评估指标的落实等,在认真分析研讨评估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对全院评建工作做了精心部署安排,出台有《中共渭南职业技术学院委员会关于加强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的决定》、《渭南职业技术学院关于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的实施意见》,将评估的二级指标和主要考察内容分解到有关部门,由院领导与各部门负责人签订了评建工作目标任务书;各部门结合工作实际将任务进一步做了分解,任务具体,责任到人,使全院教职工做到了“人人重视评建工作,人人肩负评建任务,人人履行评建责任”。

 三、督促检查,狠抓落实

    为了按时保质完成各项评估任务,学院将整个评建工作从时间上大致划分为组织准备与宣传发动、部门内部自查与自建、部门强化建设与校内互评、完善提高与接受评估等阶段。院领导时刻关注迎评工作进展情况,针对迎评各个阶段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及时协调、解决迎评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并通过组织观看教育部评估专家解读评估指标体系及数据平台建设的录像,聘请专家来院作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专业剖析、说课、数据采集平台建设系列专题报告,组织90多人次赴兄弟院校考察学习等,全面提高评建工作水平。

四、精心采集,准确反映

    学院把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状态数据平台建设作为促进人才培养工作规范化管理、建立人才质量保障监控体系的重要举措。由评建办负责,多次召开专门会议,认真解析数据平台指标体系的内涵,各部门均指定了专人负责数据源头采集。遵循“独立、原始、公开、即时”的原则,精心组织采集和填报2011年人才培养状态数据,形成了“自下而上→源头输入→层层落实”的数据填报程序和“自上而下→汇总审核→明确责任”的数据回收体系,确保数据平台真实反映出我院人才培养工作的基本状况,充分发挥数据平台的诊断功能、管理功能、服务功能、决策功能,为准确把握学院发展的现状,深化内涵建设、加强科学管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重要依据。

五、以评促建,成效显著

    学院在评建工作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评估指标体系,结合实际,扎实有效地开展了一系列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使全院上下对评建工作认识到位,目标明确,加深了对评估“二十字”方针的理解。二是提高了对高职教育办学理念的认识,端正了办学指导思想,规范了办学行为。三是推动了教学基础设施建设,为学院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四是深化了教育教学改革,促进了学院教师队伍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教学管理等进一步发展。五是形成了各方齐抓共管,相互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提高了效率,促进了教风、学风建设,增强了动力,形成了合力,提升了实力。六是全体教职工变压力为动力,变“要我评”为“我要评”,焕发出强烈的主人翁精神,增强了投身教育办好学院的决心和信心。

第五部分  存在问题与整改措施

经过认真自查自评,客观评价我院人才培养工作的状况,我们认为,学院在人才培养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为加快学院内涵建设和特色发展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学院的人才培养工作离16号文件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和不足,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整改,日趋完善。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专业建设水平有待提高

    按照目前高职教育发展的要求,学院在专业建设工作方面,时日尚浅,效果尚不明显,专业不平衡,师资不均衡的现状尚未彻底克服。学院在引进人才、新专业设置、管理体制创新等方面的举措,受周期律的支配,正在发酵、培育和扩展之中。

    (二)内涵建设更需加强

     近几年因学院处于大规模的基本建设阶段,历史欠账太多,校建、整合工作费力,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内涵建设的深度和广度。

    (三)实训基地建设差距尚大

    由于各种原因,学院目前不少的实训基地建设严重滞后,不能及时跟进教育教学改革的速度和需要。

二、整改措施

    (一)进一步转变观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针对目前我院人才培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将进一步组织全院教职工继续认真学习《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和高职教育教学理论,用高职办学理念指导学院的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强化“以转变观念为引领、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师资建设为重点、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硬件建设为基础”的办学思想,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明确专业建设定位,强化校企共建力度

    继续深化专业定位研究,把专业设置和培育建立在人才需求分析的基础上,不断优化现有专业结构,加大省级重点专业、院级重点专业和特色专业建设的力度,在近年力争培育1-2个在陕西省有影响力的品牌专业。加强校企合作的力度和深度,积极引导行业企业参与专业建设,建立校企合作共建专业的机制,争取每个专业都有一批行业企业作为依托和支撑。

    (三)加强内涵建设,凸显办学特色

    学院将以评估为契机,把高职人才培养理念融入内涵建设中,深刻认识内涵建设对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意义,加大内涵建设的力度,坚持走产学研结合之路,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建设中彰显特色,力争在内涵建设和特色发展方面寻求新的突破。

    (四)以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在当前学院资金多方急需的情况下,尽量压缩其它建设项目和相关开支,集中主要财力,加大对教学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以功能实用为目标,以岗位需求为出发点,以能力培养为重点,以各专业仪器设备的技术标准为依据,切实加强实训实验场地与设备的建设,完善实践教学基础设施。积极开发利用校外行业企业资源,建设高标准的校外实习基地。

    (五)多渠道筹集社会资金,融入学院的发展中来。

第六部分  自评结论

    近年来,学院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办学理念发生了根本变化,在师资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管理等方面均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对照《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指标体系》的7项主要评估指标、22个关键评估要素,我们进行了全面的自查自纠,经学院自评,确定我院人才培养工作评估自评结论为“通过”。

    我们恳请专家组对我院人才培养工作进行评估,对我院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诊断,指导我们及时进行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