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访谈(depth interview)是指无结构的、直接的、个人的访问和谈话,是一种开放式“一对一”的访谈,以揭示对某一教学问题的形成背景、态度、信念和情感。深度访谈的优点是访谈对象的观点不会互相“感染”,更适合于了解复杂、深刻的问题,诸多复杂、抽象的问题难以三言两语表述清楚,只有通过深度访谈,通过自由式交谈才可论得详尽、彻底。 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评估新方案中,将专家深度访谈列为专家现场考察的重要内容和工作方式。根据要求,深度访谈要以探究复杂的教学问题及其成因为主要目的,具有采集信息、调查核实的功用。深度访谈针对学校教学过程中薄弱环节中的核心问题,通过安排座谈会、部门走访、师生员工个别访谈等多种形式,与访谈对象作启发式、互动式的交谈与询问。深度访谈的质量将对评估结果产生直接而重要的影响,要保证访谈的效果,需把握一定的访谈技巧。 一、深度访谈的特点 1、深入 深度访谈并不单纯指访谈者与被访者重复地面对面的接触,更主要指的是访谈双方的交流是自由的、轻松的,甚至是无障碍的平等交流。题多半是一个大范围或一个题目细化后的访谈提纲,由访谈者与被访谈者在这一范围内就访谈提纲进行自由交谈。双方围绕一定的题目,比如从学校的办学历史到今天、从影响教师积极性的原因到结果、从教学现象到教学本质、从教师个人到教师团队或他人、从家庭到社会,进行广泛而深人的交谈和讨论。访谈者可从中获得大量与研究问题有关的丰富的社会背景材料和访谈对象在这一背景中的所思、所言、所为的生动而鲜活的资料。即深入、彻底、全面。 2、深信 在访谈的深入交流过程中,访谈者要高度尊重并重视被访者的说法、观点,超越访谈者个人的感受、理解与解释。访谈这一交往过程包含访谈者(信息发送者)、被访者(信息接受者)、通道、信息编码、信息反馈等基本要素。访谈过程中,信息的传递和反馈是双向的,访谈的每一方都在不断将信息回送给另一方,双方都可能是信息的发送者和接受者。作为整体的访谈是访谈者和被访者的共同产物。访谈者和被访者之间是平等的关系。访谈者不是操控访谈历程。而是引导访谈过程。被访者不是被研究的对象,而是研究的信息提供者。访谈者事先准备部分的访谈信息(半结构的),以中性的语言提出研究的问题,对于被访者的回答,无须做出反馈或评价,不能进行诱导,更不必去迎合或说服访谈者,应当始终保持中性的立场。访谈者只有以客观的、尊重的态度才能尝试从被访者身上得到真实而深入的信息。 3、深究 在深入访谈的基础上,面对真实的、丰富的访谈材料,访谈者要善于去芜存菁,探索隐藏在表面陈述中的深刻意义。深度访谈的重点不仅是得到被访者的陈述,而且要通过被访者的陈述材料,探索其中折射出来的对某些活动、事件、现象的多元观点。这当中,访谈者要搁置自我的感受、解释与理解,超越自我的假设,探索潜藏在表层观点下所蕴涵的意义。从这个意义上.有人曾将访谈比喻为采矿,访问者就像是采矿者。面对被访者提供的反馈信息,访谈者的工作就是挖掘它。不要寄希望于让被访者道出总背后的真理,要靠访谈者的深入思考。 二、深度访谈的原则 1、针对性原则 深度访谈的目的在于发现教学中存在的核心问题、分析问题的成因、进而提出教学改革或发展的建设性意见。整个访谈过程要聚焦于访谈目标的核心问题,围绕问题可发散讨论,但不可纠缠,访谈主线不可偏离,要适时收敛,并善于引导、回归主题。 2、和谐性原则 访谈双方处于相互平等的位置,访谈者应积极营造轻松和谐的环境和氛围,消除访谈对象的心理压力,真诚与坦诚地交流。而且只有在一种和谐的访谈氛围中,双方才可能围绕共同感兴趣的论点,平等交流,道出真实想法,并深入思考、开拓思路,进而产生思想和见解的共鸣。 3、适度性原则 关于捕捉有价值的信息,适度激发访谈对象潜在的态度和观点,暗示、鼓励他们提供更新更多的信息,帮助他们理清思路,明晰观点;围绕访谈主题,如访谈双方有观念、观点或认识差异,要引导访谈对象陈述观点,保持对访谈对象的尊重和论争底线,避免争辩。 三、深度访谈前的准备工作 1、明晰访谈目的与价值 根据对被评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的综合分析,结合评估的任务及个人分工,确定深度访谈的总目的。访谈以发现问题为出发点,重在剖析问题的产生背景、形成过程、条件和原因,为形成破解问题的思路提供依据和基础;访谈的最终目的和最高价值在于科学、客观地提出适切学校发展的建设性意见和方案。 2、尽多了解访谈对象 了解访谈对象的背景、经历,必要时甚至了解其兴趣、主要特长、授课、发表论文及其它科研情况等,对访谈过程中的沟通和理解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另外还要考虑访谈对象的思想情感,特别是对教学工作的态度,尽多地了解有关访谈对象的内隐信息资料。但被访者不是被研究的对象,而是研究的教学信息提供者。 3、合理安排访谈 访谈前根据访谈的目的合理安排访谈对象、人数、时间、地点等,不可机械地把所有的访谈和多种访谈目的安排在一起,深入访谈以单独访谈为主,选择有代表性的师生或管理人员,注重选择适宜的环境和时间,可重点围绕一关键教学问题深挖细论、深入思考。 4、科学拟定访谈提纲或框架 对要访谈的教学问题进行内心预设,要根据访谈目的科学设计访谈内容,明确了解什么教学情况、掌握什么教学信息,列出访谈提纲。要针对访谈的目的备好有探讨性的话题,以此因势利导深入交流。 要设计、确定好访谈流程: (1)拟定访谈环境,包括访谈物理环境和访谈对象的心理环境; (2)准备接触性话题,重点解除顾虑与紧张,可从教学评估活动的新要求谈起; (3)选择间接性话题,备好几种可能的、恰当的切入点和时机,如谈及师生或管理人员的工作背景、经历等,为进入访谈正题做好铺垫; (4)确定实质性话题,围绕访谈目的定好几种深入探讨的话题,体昧教学现象背后的因素,了解因素产生的背景,揭示背景起作用的过程,进而探讨教学问题的实质和出路。 四、深度访谈过程中的艺术 1、创设良好的访谈环境,寻找恰当的切入点 成功的访谈始于开场时尽快拉近与访谈对象的距离,让对方放下心理负担,并赢得对方信任。可通过对日常教学工作的交流,营造一种真正的平等、轻松、愉快、友好、和谐关系,创设一种相互信任的融洽气氛,使访谈对象乐意接受访谈和交流;还可介绍新评估方案的变化和优势,说明访谈内容的保密性,让对方打消顾虑,并围绕访谈主题寻找恰当的切入点和共同感兴趣的话题,在轻松愉快氛围中开始交谈。 2、把握提问技巧,提高访谈质量 高水平的提问,引导访谈对象按既定的方向积极思考,从而获得自己希望得到的教学信息和不解的内容。在访谈过程中宜多采用控究式提问方式探讨有关教学问题,当然,如果希望得到学校教学或教师个人方面的信息,可以采用描述性的问题,如果访谈者希望发现学校深层的教学问题或受访者的知识、经验的架构,则可采用结构性的提问,尽量选择那些能够清晰表达想法的词句,避免过强专业性、抽象性、有歧义的问题。要把握提问时机,如在访谈对象表达清楚一个事情或意思之后提问,不可轻易打断对方,如确有在关教学问题要深究,可先将问题记录下来;也可在访谈对象发言停顿或间歇时提问,如果确因对方讲得冗长、偏离主题或纠缠细节而影响了访谈质量,可借助其停顿的时机提问。把握提问时的语速,太快则有不耐烦、居高临下、不耐烦之嫌,容易引起反感;太慢则容易让访谈对象急不可耐,影响访谈的进行。 3、控制访谈的方向和节奏,保持不偏主题 深度访谈对访谈者的要求更高了,要求访谈者能够控制访谈环境,把握访谈方向和进度。访谈者要善于围绕访谈主题引导对方谈感兴趣的有关或相关教学话题和擅长的内容,暗示他们说得详细、真实、生动,从中捕获丰富的教学信息,并寻找有价值的新线索和进一步提问的话题。在访谈中多注意观察、感知对方的反应,遇到对方不愿多谈的就一带而过;对于对方不感兴趣的教学话题,如有必要就循循善诱,没有必要时不可勉强,那样反而难以取得预期效果,甚至影响对方情绪。 访谈工作要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得尽多有价值的教学信息,而且访谈者在整个访谈过程中的话语不宜太多,重在控制访谈的方向和节奏。当访谈对象偏离主题,要用恰当的方式引导对方回归主题,而且问题谈到什么程度也要有所把握,以谈透、说明问题、启迪思路、达到访谈目的为度。另外,访谈以访谈提纲为依据,但需要根据访谈中发现的新问题和新线索,在不失去访谈主题的前提下随机应变,调整自己的提纲和访谈侧重点。 4、学会倾听,调动被访者的积极性 访谈过程中的倾听,首要的是接受被访者的概念体系、理解和判断,被访者在访谈过程中都有自己的想法、要求和思路,要以换位思考的方式理解他们的话语意义。因为被访者可能是一位很少有机会表现的一线教师,被选为访谈对象,会认为是对自己的信任,获得了一种“重要人物”的感觉,将会把自认为有价值的、重要的教学信息、意见讲出来,目的是让人重视自己的独到意见和见解,这时访谈者不要轻易打断对方,要耐心地倾听对方,等被访者有一阶段性停顿时,再进一步询问。 另外,还要善于“倾听”被访者的沉默,容许被访者一时的语塞或停顿,而未必便立即插言以缓和访谈气氛。倾听还应是一种有感情的倾听,表现出对被访者的谈话有感情因素的投入,能够接受、理解对方的感情流露,并从外部表情或言语等方面表示同情和受到感染,谈领导者并不一定要用言语表达自己的倾听情感,有时一定的面部表情如关切的目光、倾听的姿态等,反而更能让被访者感到亲切、真实并易于接受。 5、善于捕捉细节,深入挖掘有价值的信息 在根据提前准备的访谈提纲进行访谈过程中,要积极灵活,善于发掘某个有价值的教学问题,并积极引导被访者深入交谈。要善于判断访谈过程中有关教学信息的真实性,有些学校为了迎评,对师生员工进行访谈培训,他们因为担心、迎合等各种心态,再加上由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主观倾向,有时可能提供不准确教学信息或不切入教学问题。所以,在访谈中可采用一些技巧对信息进行去伪存真的过滤,或从通过细节或片言碎语以及非语言细节感知一些重要的东西,注意或留心能昭示被访谈者心理的沉默、表情、动作、姿势等非语言内容。 师生员工在访谈过程中会使用或表达某些特别的概念、语意、观点及教学事件等,并从中流露出一些思想、想法或看法,访谈者要善于捕捉有益信息,抓住有价值或感兴趣的线索进行追问、深究,迅速进入被访谈者的内心世界,鼓励其表达或谈论真实想法及一些深层次问题。要巧妙运用研究式的方法追问,不停留在一问一答上,如当访谈教学内容改革时,一位教师谈到教学内容难以优化,教学内容改革后教学效果更难以保证,这时就要想到教学方法没有配套改革,还可能是教学条件没有跟上,深层次原因是教学投入不足和教学培训不够。访谈者进而再用“整体论”的方法,把孤立的教学信息组织、串通起来,寻求深层次的动机、原因和联系。 6、谨慎评价,巧妙回应 深度访谈的目的在于获取所需要的教学信息,发现教学问题和原因,并用于随后的教学方案设计等。访谈过程中不可简单地得出结论、作出评判,不宜对具体的教学事件和作法等做出主观评价,也不宜轻率表达自己的爱恶、倾向和观点。而且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倾向往往会影响访谈对象,甚至带来一些负面影响,比如,访谈中某位教师抱怨课时酬金低、教师待遇不高时,如果轻易流露出赞同,或表达出收入比其它学校的都低时,这位老师会更加感觉待遇不公,进而会影响到他的之后的教学。这种赞同只是增加了他对学校的不满,而访谈者不能真正解决问题,所以,访谈更要注重倾听,而不要轻易表达任何意见。也就是说,访谈者无须做出反馈或评价,更不可进行诱导,不迎合或说服访谈者,而应当始终保持中性的立场,只有以客观、尊重的态度才能从被访者身上得到真实、客观、深入的信息。 当然,访谈者应积极地与被访者进行对话,而不是被动地接受被访者反馈的信息,要对被访者的言行及时作出反应,表达理解、接受之意和诚恳之情,实现情感交流,鼓励对方说下去,建立一种良好的对话关系。访谈者要根据被访者的价值观、文化素养和社会地位等去调整交流或回应方式,尽量缩小与被访者的距离,甚至站在被访者的立场上去思考。如在访谈中不时说“对”、“很好”、“是”等,或点头、微笑、期待鼓励的眼光,或用适当的口气方式重复对方说过的话语,或对对方给予肯定的鼓励等等都是积极的回应方式。 五、深度访谈问题的范围 (供参考)
访谈主题 |
访谈目的 |
访谈对象 |
访谈要点 |
1、 领 导 作 用 |
了解领导对国家高职教育政策的掌握和理解水平;贯彻政策与经营管理学校的能力;对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视程度。 |
学院领导(几乎全部) 相关部门(教务处、规划处、实训中心、人事处、学生处) |
地方区域经济(或企业、行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位置、功能); 学校的办学目标与定位(目标定位:省内一流或示范高职;类型定位:高职,中职、五年制、3+2、专升本、成人培训增加或减少;专业特色定位:以什么专业为重,行业、企业;层次定位:专科(升本的问题);培养目标定位:培养什么样的人;服务面向定位); 学校办学理念与发展思路(清晰、科学); 学校发展建设规划的设计; 学校重大改革及突出效果(与规划的一致性); 经费收入及对人才培养工作的投入(经费走向); 领导对高职教育的研究及成果; 深入一线、关心师生及教学情况。 |
2、 师 资 队 伍 |
了解师资队伍建设的政策、措施及成果。 |
分管院领导职能部门(人事处、教务处) 系领导 专任教师 兼职教师 学生 |
师资队伍建设规划与政策、措施; 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引进和培养; 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提高; 专业教师“双师”素质培养及下企业实践的政策; 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及承担实践教学工作状况; 兼职教师队伍的管理; 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是否为专业带头人或骨干教师,有何政策? 2、每年培训、交流、开会的机会?青年教师? 3、专业教师去企业、获得双师有何优待?不去? 4、专兼教师如何转化?机制? 5、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中的主要问题? 6、我们都希望成为一名好教师,你认为你想成为名师,还需要学校给你提供什么环境和条件? 7、教师上课,好与坏,谁来评?怎么体现?你上课怕谁的眼睛? |
3、 课 程 建 设 |
了解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的思路;课程建设的基本原则、措施和取得的效果。 |
教务处 系领导 专业带头人 骨干教师(精品课程负责人、名师) |
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的政策和措施; 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 课程教学标准和课程教学设计; 校企合作开发课程; 课程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 课程考试/考核方式的改革; 课程教学效果; 教学研究立项与管理、教学研究成果; 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困难及想法。 |
4、 实 践 教 学 |
了解实践教学条件建设;实践教学环节落实与管理;实践教学效果。 |
职能部门 系领导 专业带头人 实训教师 兼职教师 学生 |
实践教学在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中的状况;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 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及运行; 学生半年顶岗实习的落实与管理;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开展情况; 实践教学环节的管理与措施; 双证融合及双证书获取的比例与质量; 实践教学环节运行中存在问题和困难。 |
5、 特 色 专 业 建 设 |
了解重点建设专业的优势和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成果。 |
专业带头人 骨干教师 学生 |
专业(群)建设规划与改革思路; 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 专业校内外实践教学条件; 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为地区或行业技术服务与对外培训; 专业教学资源的共建与共享。 |
6、 教 学 管 理 |
了解教学管理、质量监控等制度建设及运行状况;管理队伍及综合素质。 |
职能部门 教师 学生 |
相关教学管理制度及执行情况、效果; 相关质量监控制度及运行情况、效果; 教学管理队伍; 学生管理队伍; 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7、 素 质 教 育 |
了解学生素质教育的开展情况;学生参与素质教育活动及学生自身素质。 |
职能部门 教师 学生 |
学生素质教育规划 相关素质教育开展情况、效果 学生思政素质状况 |
8、 社 会 评 价 |
了解学生的就业质量,社会服务状况和社会对师生的评价 |
职能部门 学生 企业 |
学生就业岗位情况(专业对口率,待遇); 为社会提供技术服务和对外培训情况; 企业(行业)及社会对学校的回报情况; 社会、家长对学校及学生质量的评价。 |
(评建办公室 荐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