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

他山之石

当前位置: 首页 >> 他山之石 >> 正文

校企合作要让企业“有利可图”

发布日期:2012-06-08    作者:丁夏君     来源:     点击:

 

     困扰当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最大难题,就是企业参与合作的动力和能力不足。要真正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必须把多赢性作为校企合作的价值追求,建立起以“互利互惠、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为基础的,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今后一个时期职业教育工作的中心任务,其中,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学校主办、企业参与的职业教育办学机制,用制度创新和政策创新来丰富职业教育办学机制的内涵又是重中之重。 

    近年来,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大力整合资源,构建了一个由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企业、研究院所等多方参与的校企合作大平台,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从专业建设、“双师型”教师培养到教育质量评价等方面的实践探索。

    一、坚持校企合作的多赢性

    为企业量身培养适用人才,帮助企业实现管理创新与技术创新。学院与绿城房地产公司等7家行业知名企业合作开设了订单班,与浙江五洲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等企业分别共建了4所校企合作学院。其中,校企合作学院实行相对独立的组织管理体系,建立了理事会管理制度,设立了院务会和专业建设委员会,能更好地为企业量身定制培养符合企业要求的专业人才。在合作培养人才过程中,学院完善了专业技术交底和安全上岗、实习导师、日志和周汇报结合、巡回检查、总结报告、联合答辩等6种制度,与企业共建顶岗实践考核评价体系,真正实现“学生好不好,企业说了算”的目标。

    积极转化科研成果,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与支持。学院对企业转型升级非常关注,先后与金厦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等23家单位共同开展了技术项目研发,共同解决生产、管理中的技术难题;与天颂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等7家建筑企业分别共建了研发中心。在合作过程中,学院为企业编制工法6部、标准2部,转让专利1项,共同研究了44项课题,办理一级、二级注册建造师注册手续1.5万余人次,开展职业资格鉴定1171人次,培训员工近2万人次,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帮助。

    和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共同培养师资队伍、共促专业和课程建设,掌握最前沿的行业信息。学院现有歌山建设集团等校外实习基地330家,其中集顶岗实习、课程与教材开发、教师互聘、学生就业为一体的紧密型校外实习基地50家,为学生的实践教学提供了良好条件。几乎所有合作企业都为实习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习环境、配备了指导师傅、发放了生活补贴,校外实习基地发挥了多种功能,形成高质量、多功能、分层次的校外实习基地框架。

    在合作中,企业人员参与专业建设,校企共同开发课程与教材。据不完全统计,歌山建设集团、浙江耀信工程咨询有限公司等98家企业参与了22个专业建设,大批企业领导、技术骨干担任了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为专业建设出谋划策。学院聘任来自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136名,改善了师资队伍的组成结构,满足了教学工作的需要。学院与杭州二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等52家企业合作共同开发了“工程建设定额原理与实务”等51门课程,与浙江省第一测绘院等26家企业共同开发了《建筑结构》等教材32种,使学校教学更加贴近企业的需求。

    在校企合作中,学生通过顶岗实习提升了自身的工作能力、职业素养和就业机会。通过工学结合的方式,学生按照企业的实际生产和服务要求参加工作实践,提前具备了用人单位录用新员工所需的工作经验。在顶岗实习期间,学生参与工作实践,有利于培养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的精神,增强对岗位、职业的感情,较早地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同时,通过校企合作,学院紧跟行业发展趋势,紧贴企业用人需求,实现了校企合作新型的培养模式,大大改善了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近年来,学院的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专业对口率保持在93%以上。

    二、坚持校企合作的开放性

    当前,高职院校在与企业的合作中,既是发起者,也是组织者、策划者和主要的实施者,在出现问题和困难时还是主要的解决者、协调者。这样的校企合作不仅关系不稳定,也使学校负担过重,难以持久坚持。所以,要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就必须整合多方资源,通过开放办学促进校企合作。

    首先,谋求政府的支持,走“政府搭台,校企唱戏”的发展道路。近年来,学院依靠建设部、浙江省建设厅的大力支持,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十二五”期间浙江省建设行业产学研合作工作的实施意见》,使学院在校企合作上不仅有了良好的政策环境,而且有了合作方向。2010年,学院与龙泉市政府建立了全方位战略合作关系;2011年,学院与杭州市滨江区建设局、江山市规划局共建了学生实习基地。

    其次,在校企合作中注重发挥行业协会的媒介作用。今年,学校计划与浙江省建筑业行业协会、浙江省建筑装饰行业协会及其下属企业,联合共建浙江省建筑业人才联合培养学院和建筑装饰行业人才联合培养学院。联合培养学院将实行“1+1+X”的育人模式,其中前两个“1”分别是指学院和行业协会,“X”是指行业协会下属企业,后者可以项目的形式参与到学生培养上来,企业有什么需求,学院就提供什么服务。

    坚持校企合作的开放性,学院还非常注重打造好3个平台。

    一是建设职教集团平台。2008年学院牵头组建了浙江省建设职业教育集团,成员包括建设行业的大型企业、科研设计机构以及部分中等职业学校等,成员数量从成立时的45家增加到如今的75家。职教集团建立了合作项目调研制度、科技创新服务制度、合作经验交流制度等,协调校企合作关系,成为校企合作良性发展的工作平台。

    二是建设校际合作联盟平台。近年来,学院先后与同济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在课程开发、师资培训、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建立了校际合作。2011年,学院又与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等5家省内高职院校、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等5家省外高职院校,建立了“155”校际合作联盟。联盟高校都设有建筑或建设类专业,成立校际联盟后,可以实现联动建设、合作发展、共享教学资源和发展经验。

    三是建设国际合作交流平台。近几年,学院先后与德国萨克森州建筑业促进协会、伊通公司合作,共同开展师资培训、课程改革;与德国吉博力等公司合作,开展定向培训与服务;与德国Baumsr有限公司合作,共同开展建筑节能样板楼宇自动化及节能控制技术研究;与台湾中国科技大学、圣约翰科技大学等高校合作开展学生交流。

    三、坚持校企合作的多维性

    学院十分注重校企合作的多维性,不但在技术应用、专业建设、师资培养、实习就业等方面开展合作,更是深潜下去,从校企双方在综合管理、主体文化对接等多个维度上来增加彼此的情感与相互依存度。

    近年来,学院认真吸纳企业文化中先进的管理哲学和经营理念,开设了面向全体学生的人文素质课,创建了鲁班文化、心育文化、定向文化等3个省级高校校园文化品牌。

    一方面,学院主动要求企业到校宣讲企业文化。如浙江五洲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曾两次向在校生宣讲“想做好,不想混”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和“专业创造价值,服务成就品牌”的服务理念;浙江省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总站、浙江森禾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浙江世贸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等企业也纷纷到学院进行文化宣讲;而《亚厦报》、《五洲人》等企业宣传资料也获准进入校园,第一时间与学生见面。

    另一方面,借助学院艺术团的品牌,学院深入企业开展“送文化”活动。如在浙江亚厦装饰股份有限公司的年会、公司纪念日上,都有学院艺术团队员的身影,这样的活动不仅提升了学院的影响力,也加快了校企文化之间的融合,密切了彼此的联系。同时,学院还打造了“专业义工”的志愿服务新品牌、新名片,“专业义工”由各个专业的学生组成,他们活跃在园林博览会、房交会等大型活动上,既回答市民的咨询,也帮助参展企业展示形象,成为推动校企合作的“润滑剂”。

 

                                      (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