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

他山之石

当前位置: 首页 >> 他山之石 >> 正文

新疆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建立与企业对接的课程体系

发布日期:2013-04-24    作者:     来源:     点击:

 

    “我现在的工作是负责4S店里的汽车保养和故障诊断、维修,一个月能挣4000多元,比刚参加工作的大学生的平均工资水平高多了。”新疆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宗爱明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开心地说。同宗爱明一样,近年来,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96%的毕业生都能顺利找到“婆家”,实现高薪就业的梦想。院长白永红告诉记者,这些成果是学院实施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结出的硕果。

    据了解,从2007年起,学院率先从教学改革入手,彻底破除学科体系下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建立更加符合市场需求的与企业对接的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体系,使人才培养的定位更加准确。学院的改革以课程为切入点,加大与企业的合作,依据岗位能力需求,在重点专业上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标准,从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教学标准、课程整体教学设计标准、单元课程教学设计标准、实践性教学实施标准等多方面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

    在创新过程中,学院确定的所有标准都把能力目标放在一个突出的位置,并建立起相应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学院破除传统的职业教育“三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为现代职业教育的多元模式,构建起两大合作的办学模式,即与大中型企业合作,与对口支援和交流援助的高等院校合作,建立多主体、全过程的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为进一步适应职业教育的特性,学院打破学期制,建立与市场对接的学段制;打破学年教学管理制度,实施弹性学分及学分银行制;打破固定的课时标准,按项目任务确定课时;下放课表编排权限,由院系根据专业特点实施编排;取消上下课铃声,与一般市场进行对接;在部分专业取消卷面考试,加大操作能力测试。

    这些改革举措带来了显著成果,学院“校企合作”、“订单培养”成效显著,先后与225家企业签订用工协议,建立了85个就业基地,“金特班”、“石化班”、“西姆莱斯班”等订单班成为“人才工厂”的“生产基地”,通过创新模式培养出来的毕业生成为用人单位的“香饽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