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评估

其他评估

当前位置: 首页 >> 质量评估 >> 其他评估 >> 正文

渭南职业技术学院评建工作简报 第38期

发布日期:2012-04-30    作者:     来源:     点击:

 

渭南职业技术学院评建办公室                           2012年4月30日  

============================================================================================

我院工会荣获

“陕西省教育工会模范职工之家”称号

    陕西省教育工会近日下发《关于表彰陕西省教育系统模范职工之家、模范职工小家、优秀工会工作者、优秀工会积极分子的决定》(陕教工发〔2012〕07号),我院工会被授予“陕西省教育工会模范职工之家”称号,医学院工会被授予“陕西省教育工会模范职工小家”称号。

                                                               (工会)

我院在2012年全省基层农业

技术推广人员技能大赛中获得优异成绩

    4月21日至23日,由陕西省农业厅主办,省农业干部学校、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省农业杂志社、省农学会共同承办的2012年全省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技能大赛在陕西省农业干部培训学校举行。来自全省11个地市(区)农业局和5所职业技术学院的16支代表队147名选手,参加了粮食、果业、蔬菜、畜牧、农机和沼气六大类技能大赛。省农业厅副厅长杨效宏、科教处处长戴建昌等领导出席了开幕式并进行现场指导。

    我院由教务处王韦华处长和农学院王俊全副院长带队,共 10名师生组成的代表队,参加了粮食、畜牧、果业、蔬菜、沼气五大类的个人竞赛和团体竞赛。团体竞赛我院获优秀奖,个人竞赛中辛梅同志获蔬菜类一等奖,曹彬、李守杰、王百祥、杨孔雀同志获优秀奖。

比赛展示了我院师生娴熟的操作技能、丰富的专业知识以及良好的精神风貌,体现了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培训对接现代农业发展需要所取得的优秀成果,进一步提升了学院的社会影响力。

                                                             (农学院)

农学院与渭南市爱宠宠物医院

举行实训基地揭牌仪式

    4月5日下午,渭南职业技术学院农学院与渭南市爱宠宠物医院实训基地揭牌仪式在爱宠宠物医院举行。渭南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处长王韦华,农学院院长王俊全、副院长洪伟,爱宠宠物医院院长郑征等领导及农学院部分专业教师参加了揭牌仪式。

    揭牌仪式由渭南职业技术学院农学院副院长洪伟主持。会上,教务处处长王韦华代表学院对实训基地的建立表示衷心的祝贺,并提出校企合作发展思路;爱宠宠物医院院长郑征就大学生自主创业谈了自己的切身体会,并表示欢迎学生和年轻教师来基地实习实训,到生产一线接受锻炼。农学院院长王俊全和爱宠宠物医院郑征共同为实训基地揭牌。

    会后,在爱宠宠物医院业务院长顾洋陪同下,农学院与会人员参观了爱宠宠物医院。

                                                           (农学院)

学院召开教材建设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4月12日,学院教材建设委员会在行政办公楼五楼会议室召开第一次会议。院党委副书记、主任委员周忠民,院长助理、副主任委员王录军,教务处处长、副主任委员王韦华及全体委员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副主任王韦华主持。

    会上宣布了第一届教材建设委员会的组成和分工,学习了《教材建设委员会工作条例》、《教材建设管理办法》和《教材选用管理办法》等相关制度。委员们对教材编写申报程序进行了讨论和审定,王录军副主任就教材奖励、2012年教材巡展和优秀教材申报等方面工作提出了意见。

    周忠民主任在会上指出,我院教材建设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学院教材建设工作步入新阶段,走上了规范化道路。他要求全体委员要认真学习相关政策和文件,带头参与教材建设工作,宣传相关政策,同时要认真听取师生对教材建设方面的建议,勤于思考,认真分析,提出建设性意见,开创学院教材建设工作新局面。

                                                           (教务处)

 

专业是高职学校的品牌和灵魂 

    专业建设无疑是高职学校内涵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高职学校建设和发展的立足点。

    2011年11月,教育部向社会发布信息,我国将探索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和重点产业人才供需年度报告制度,健全专业动态调整和预警、退出机制,对就业率连续两年低于60%的专业,调减招生计划直至停招。

    在高职学校办学竞争激烈的今天,专业如何与产业对接?专业如何健康成长、可持续发展而不是短命低效?专业如何具备行业气质?这些都值得办学者深思。

    学校学术地位不是靠乞讨得来 要靠专业赢得学校地位

    毋庸置疑,专业是高职学校改革的一个非常好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是高职学校的品牌和灵魂。一所学校只要能建出一两个特别不同凡响的专业,就能在未来有立足之地。

    其实,对于一所高职学校来说,社会可能记不住学校的名字,但是如果有一两个专业成为拳头专业,那么学生和家长一定会记住,政府会记住,产业界也会记住。正像如果问到矿泉水、空调、冰箱等平时身边最常见的东西,一般人脱口而出的品牌理论上不会超过5个,而一个好专业产生的效应也会如此。

    从某种意义上说,专业带头人的行业地位决定了一所高职学校的专业在高等教育学术界的地位。换句话说,如果一位专业带头人能够在行业顶层进出自由,能够跟行业顶级人物称兄道弟,甚至能够左右行业的方向、决策,如果他领导的专业能够得到全球最好企业的认可,这种认可不是靠个人关系、不是靠饭局,靠的是真正解决问题、助推企业发展的实力,那他及其领导的专业一定能够在本专业高等教育领域占有重要位置。

    当然,专业建设不是一个空洞的口号,而是一种行动,是办学理念、办学定位落地的载体。无论何时何地,高职学校学术地位都不是靠乞讨得来的,要靠与行业之间的依存关系相互支撑,而这种跟行业“称兄道弟”的能力肯定会为学校赢得学术地位。一所好的高职学校,要靠这样的专业赢得学校的地位;一个好的高职学校的校长,也要靠这样的专业赢得校长的地位。

    不要有意无意把专业变死 专业是活的,是有历史的

    实际上,这些年来,高等职业学校一直在谈论、研究、探寻专业的设置,并强调专业要定位准确、目标清晰,但似乎这些看似简单、明了,其最根本的问题总弄不太明白、说不太清楚。学校设置一个专业,首先应该明确开设的理由(社会需求)、人才培养的规格(办学定位)、育人的软硬件条件(培养能力)以及专业发展未来的愿景(规划目标)。如果开设这个专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解决几个教师的“饭碗”,那么这个专业从一上马的时候就错了。

    每一个专业从其开设之日起,都应该有成长历程,专业是活的,不要有意无意地把专业变成死的。有些学校,初建时把专业设计好了,培养方案、教学内容10年都不动;又比如“十二五”末跟“十一五”比较,专业情况没什么变化,那么基本可以认定这个专业是死的。这足以值得我们忧虑,为什么?因为高职专业的经济属性决定了高职专业建设必须要跟随、服务,甚至个别专业要引领其所对接产业的发展,产业在变化、在提升,高职专业有什么理由不变呢?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国内外产业重组调整变化很大。而一些高职学校的专业却一成不变,令人费解。产业都一个劲的变,学校的专业怎么能岿然不动呢?专业名称可以不变,但里面的内容、架构应该要变。

    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学校在介绍自己某个专业的时候不讲演变历史,但其实专业在做自我介绍时,如果能自然关注到其发展历程,本身就体现了该专业与产业紧密对接的思维。专业是活的,也像孩子一样会成长、成熟,需要记录成长轨迹。当然,这并不是说专业一定要大起大落,发展也应有章法、有逻辑,循序渐进,随着产业发展而变化,并呈现出内在的规律。

    专业带头人应该具有行业气质 课程是专业的细胞

    如果问高职学校,学校的产品是什么?十有八九的回答是:学生。而我的观点是:学校的产品是课程!学生应该是学校的用户。产品,是你要塑造他,你要通过他实现为用户提供服务,你主动,他被动,而且往往被工具化和标准化;用户,是你的服务对象,是“上帝”,是需求提出方,他主动,你被动,而且往往成为一个实体机构兴衰的重要甚至主要助推力量。这样,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人人在谈以学生为本,而实际往往差距很大。

    课程建设是专业发展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课程是专业的细胞,课程体系决定了专业的基本架构。课程可以组成不同的模块,模块应能够实现不同的教学功能,模块之间、模块中的课程及教学环节之间要有必要的内在逻辑。

    在专业建设时,课程作为细胞,要从体系架构上来考虑左邻右舍,要讲究为同一个目标服务,各个环节之间要讲究逻辑联系,要讲究整体设计的大局观,如同要能串珍珠为项链。只有如此,课程才是活的,才具有发展性和时代性。往年在评选精品课程的过程中,发现最大的问题是申报课程不考虑课程体系的整体架构及这门课程在整个体系中的角色,只是一味关注把单门课程做得很漂亮、很全面。但往往最后会发现从专业发展的角度上来说,这样的课程不完善甚至可能被淘汰,因为从体系的角度考虑它已经陈旧了,只剩下教学技巧还有些许价值。

    观察一所高职学校的一个专业,当你能够真正感受到其有很深的行业企业融入度时,往往会发现其专业带头人身上散发着典型的行业气质,举手投足间充溢着对行业的责任和热忱。学生进入这样的专业,一年级时挖掘出职业乐趣,期待成为毕业生;二年级时建立职业认同感,渴望成为从业者;三年级时形成职业归属感,立志成为行业企业接班人。比如2011年新生入学时,将迎新会改为欢迎2013届校友会。对于已招生5年、每年招200人的高职3年制专业,专业带头人介绍说,他们的“同道”是1000人,有400人已经在行业里摸爬滚打了,600人正在一起相互切磋,专业、学校会是他们一生的平台。

                        (作者范唯系教育部职成司高职高专处处长 评建办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