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评估

其他评估

当前位置: 首页 >> 质量评估 >> 其他评估 >> 正文

渭南职业技术学院评建工作简报 第32期

发布日期:2011-12-16    作者:     来源:     点击:

 

学院评建领导小组办公室编                        201112月15  

=============================================================================

学院召开党委会研究评估整改工作

    2011年12月2日下午,党委书记雷民康同志在医训楼1楼会议室主持召开了渭南职业技术学院2011年第11次党委会议,会议讨论研究学院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整改方案。

    会议认为:我们应高度重视评估专家组对学院人才培养工作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要对意见进行梳理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明确职能部门,形成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

    会议要求全院教职工要通过评估,尽快明确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定位,从思想深处认清评估工作的重要性,抓紧整改,利用一年时间对学院方方面面的工作进行改革,迎接评估专家组复审。

    会议原则同意《学院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整改方案》。会议决定:

    1.组织召开整改工作动员大会。

    2.结合学院十二五规划和评估整改方案,起草学院2012年工作要点。

    3.各部门组织教职工进一步学习讨论《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和《渭南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养工作评估考察评估反馈意见》等文件。

    4.学院评估办将《学院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整改方案》进行任务分解,列入各部门年度考核内容进行目标责任考核。

    5.成立学院整改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职责,落实人员,尽快开展各项工作。                                                      

                                               (评建办)

苗莎莎获第六届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三等奖

    11月5日,机电工程学院七名学生代表我院参加第六届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复赛,复赛在西安财经学院进行。复赛中我院选手苗莎莎荣获三等奖,王丹丹、任探军、罗美玲、王晶同学喜获优秀奖,辅导教师张明同志荣获优秀指导奖。

    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组织开展的第六届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是为了推动各有关院校信息技术相关课程内容体系的改革,引导学校积极开展应用型技能人才的培养,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本届大赛的参赛学校为1165所,包括本科、专科以及专科层次的高职院校。参赛城市为322个、预赛人数为152690人。经过预赛的选拔,全国共有16775名考生进入复赛。竞赛从2011年五月份开始报名,经过紧张的培训,我院32名同学参加初赛、有7名同学获得复赛资格,参加复赛的百分率达到21%(全国参加复赛的百分率为11%),高于全国上线率,充分显示了我院学生具有较高的专业综合应用能力。

    这次大赛我院是首次参加,由机电工程学院代表渭南职业技术学院组团参赛,虽然未能获得一、二等奖,但充分展现了我院学生的综合实力。预祝我们的同学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在今后的学习中发奋努力,力争取得更加优异的比赛成绩。

                                                (机电学院)

教育部将组织45万职业院校骨干教师培训

  2011年至2015年,教育部将组织45万名职业院校专业骨干教师参加培训,其中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培训10万名,省级培训35万名,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特别是实践教学和课程设计开发能力。

  为进一步推动和加强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促进职业教育科学发展,教育部、财政部决定2011年至2015年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

  据了解,计划包括支持2万名中等职业学校青年教师到企业实践,提高教师的产业文化素养和专业技能水平;支持职业院校设立兼职教师岗位,优化职业院校教师队伍的人员结构;支持国家职业教育师资基地重点建设300个职教师资专业点,开发100个职教师资本科专业的培养标准、培养方案、核心课程和特色教材,加强基地的实训条件和内涵建设,完善适应教师专业化要求的培养培训体系。

  据介绍,2011年至2015年,教育部、财政部组织中等和高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各5万人参加国家级培训。中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培训对象为中等职业学校具有中级以上教师职务的专业教师。高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培训对象为全国非示范(骨干)高等职业学校具有中级以上教师职务的专业教师。

  计划指出,“十二五”期间,各省(区、市)参照国家级培训的有关要求,结合本地区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实际情况,组织职业院校专业骨干教师参加省级培训。培训的对象、内容和形式,要与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相适应,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的需求相适应。

  计划强调各地教育、财政部门要认真做好计划的实施工作,对各个环节进行严格把关,加强过程管理,及时采集项目信息,完善项目的动态调控机制,确保工作有序推进,工作计划如期完成。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积极探索和完善教师队伍建设的基础性制度性举措,着力解决教师队伍存在的突出问题,整体推进本地区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

                                                (评建办荐)

高职教育改革面临“拐点”

    昔日以“高等教育半壁江山”自豪的高等职业教育,如今已不复存在。在刚刚结束的第三届民办职业教育高峰论坛上,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俞仲文警示办学者,高等职业教育改革面临“拐点”。

    俞仲文介绍,从招生情况看,2004年高等职业教育招生数占高校招生总数的48%,2008年占51%,达到1100万人左右;但是从2009年开始,高职招生呈连续下降趋势,2011年降为933万人,比2010年减少28万人左右。

    人口出生率下降是考生逐年减少的直接原因,而考生报考本科院校或选择出国留学,使高等职业院校招生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俞仲文认为,这意味着不仅民办职业院校面临洗牌,公办职业院校同样受到巨大的压力,“‘拐点’提前到来,符合‘S’型成长曲线。一些民办院校已经歇业,甚至关门;相当数量的学校招生严重不足,后续发展难以为继。”

    那么,作为我国产业发展不可或缺的高职院校,如何面对这种新问题?俞仲文提出了两个“当务之急”,第一个当务之急是学校要认清形势,转变发展观念和发展思路,真正转到提高办学质量、加强内涵建设的轨道上;第二个当务之急是要抓好中高职衔接,全国每年有820万人中职的招生计划,每年只有7%—9%的中职毕业生进入高职,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来扩大面向中职毕业生的高等职业教育招生,搭建职业教育的“立交桥”。

                                         (评建办荐)

高职教育须寻求突破

    近日在浙江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举办的全国高职改革与发展研讨会上,高职院校与当地著名企业家,就高职教育的现实困惑、未来寻求突破的方向各抒己见。

    国家应考虑设立高职专业学士

    刘洪一(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校长):行业和企业技术、设备突飞猛进的发展,给高职教育带来不小的冲击,尤其是在经济发达地区,现代高等职业教育有几个不适应:一是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多样化、复合化。比如华为集团已经声明今年不再接收包括我们深职院在内的职校毕业生了。二是现在职业教育不适应公民教育的需求。我们这样的示范校报到率为90%,就是说每年有800多名学生出国学习了。家长希望孩子有一门技能,但也希望得到更高层次的教育。

    我们的中职与高职沟通衔接还可以,但高职与上一个层次的衔接没有,高职教育成了“断头教育”。国家应当考虑设立高职专业学士。

    校企应由“邻居”变“亲戚”

    董刚(天津职业大学校长):我们曾经邀请部分在津的世界500强企业,让他们把有关学生就业的10个问题做个排行,结果显示,学生的外语、技能分别排在第四、第六位,前三位分别是团队精神、工作态度、沟通能力。

    现在高职的高等教育特性有些缺失,高职是工具导向还是人文导向,这是关键。高职不应狭隘于技术,也不应该是技术的狭隘。校企应该把“邻居”变成“亲戚”关系,在单一的人才培养以外,还要做人才、科研、研发,找到新的平衡点,建立校企利益共同体。

    学校应依据竞争趋势培养人才

    徐伟强(中国皇冠投资集团董事长):企业首先考虑和最关心的是如何面对竞争,之后才是利益,最主要的是,忠诚比能力更重要。现在企业用人的困惑是,高职学生可以很快适应技能岗位,但是缺乏团队合作精神。此外,现在的毕业生沟通能力、心理抗压能力、创新能力、学习能力、转移能力较弱。

    职业院校应当依据企业、行业竞争趋势来规划培养人才。企业对于人才选取的界定是理想主义者、现实主义者不用,用的是有理想的现实主义者,更欢迎现实的理想主义者。这一点对高职院校学生应该有所启发。

                                                 (评建办荐)

全国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研讨会激论持续与发展

    高职教育经过10余年的快速发展如今面临哪些困难和瓶颈?校企合作是否是一剂万能贴?未来高职教育导向如何?11月25日至27日,全国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研讨会在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举行。来自全国30个省(市、区)140余所高职院校校长、企业家及高职教育界的专家学者等300余人就当前高职教育界最关注的话题进行了交流探讨。

  十年磨一剑。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十余年间也快速发展,仅是2000至2010年,我国高职院校就从184所增长到1246所,增长了近六倍,占普通高校的52%,可谓占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然而,数量上去了,教学质量是否跟得上?今后高职教育该如何发展?“工学结合”的校企合作如何深化成了本届研讨会与会者讨论的重点和热点。

  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主席李进在会上明确提出,当前高职教育发展正面临转型和质量两大问题,只有把握住阶段性发展特征,坚持以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才能实现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在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中,应摆正政府和学校的位置,以高素质教育为切入点,以体制机制创新为落脚点,通过教学方法改革,不断提高毕业生可携带的技能、知识和能力”。

  中国高教学会会长、教育部原副部长周远清在作题为《努力提高两个自觉》的主旨报告时更是花了很大的篇幅来说明提高学校素质教育自觉的重要性。他说,“高等教育要始终坚持素质教育这一发展战略主题”。

  高职院校的核心任务是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近年来,随着高职教育的不断发展与探索,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的“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产学研一体化的办学方针成了高职教育的共识,而校企合作则成了身体力行的一条重要途径。

  在谈到校企合作时,北京教科院副院长吴岩表示,必须坚持产学研相结合的校企合作方式,但在这当中,也要注意几个问题。即校企合作不能只强调学校自己的利益,也要关注企业的利益;同时要关注校企合作当中的质量问题,学生在企业中实习并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劳动力,而应该把这个实习变成一个教学过程。

  吴岩认为,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以校企利益共同体建设推进校企深度合作,从双方利益交集的角度进行探索,是一种具有推广价值的新思路、新举措。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院长王振洪在谈到校企合作时态度坚定,“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的永恒主题,只有深化,没有停止。”

  王振洪表示,“校企利益共同体”具有五大特征:合作主体优势互补、合作目标互惠多赢、合作领域多元拓展、运作体制科学合理、合作机制灵活高效。而校企合作可以是单一院校,也可以是综合性院校。

  不过,他也认为,校企合作要从目前的和中小企业合作为主转向和掌握高新技术的大型企业和国际化的大企业为主,要从一般面上合作转向深层次的合作,以及从单一向多专业群合作转变。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刘洪一认为,目前示范高职院校建设发展一要解决办学理念问题,二是要解决办学模式问题,不断将校企合作完善深化下去,金职院“校企利益共同体”机制就是一种有益的探索。

  刘洪一表示,“随着国家产业转型升级对复合性、多样化人才的迫切需求,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任务非常紧迫,高职院校应积极探索,多管齐下,有序实施,构建起完备的职教体系”。

记者了解到,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国内多数高职院校,尤其是100所国家示范性院校已经开始从规模发展转向内涵发展,并形成了各自的办学特色和职业教育品牌。而在本次大会上,众多高职教育专家和从业者也对高职教育的前途充满了信心。

                                                (评建办荐)

“双师”作保障 毕业生从容面对企业   

     广东南海东软信息技术学院2012届毕业生(秋季)供需见面洽谈会日前举行,280多家用人单位提供了2000多个岗位,其中不乏世界500强企业。凭借良好的技能及职业素质,学院毕业生面对企业时更多了一份自信与从容。

    近年来,南海东软学院依托东北大学、东软集团和国防科技大学,引进多名把握前沿知识、掌握行业技术、项目研发能力强、学历层次高的专职教师,并不断吸纳来自企业并已具备中高级技术职称的人员,加强学院“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学生们发现,给自己上课的很多老师以前都在企业担任过老总、部门经理或者从事专业技术工作,说起企业“内幕”都如数家珍,让学生受益匪浅。学院院长杨利教授也不例外,曾经在国防科技大学担当“银河”巨型计算机科研重任,后曾任东软集团技术总监等职务,既有顶尖科研工作经验、也有一流企业管理经验,是科研、产业、教育三栖的资深IT专家。

    “知识的运用比知识的拥有更重要”,有了雄厚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做保障,南海东软学院不断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学院设立学生创业中心,让学生自己组织虚拟公司开展创新创业活动,不断提高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评建办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