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评估

质量评估

当前位置: 首页 >> 质量评估 >> 正文

护理专业及专业群建设的主要内容

发布日期:2016-03-10    作者:     来源:     点击:

1 校院合作运行机制建设

  1.1 建立专业建设组织机构

 1)成立护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在渭南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办学理事会的领导下,成立护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委员会成员包括校内、医院及行业的护理专家。委员会的主要职责:一是制定《渭南职业技术学院护理专业建设委员会章程》《渭南职业技术学院护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议事制度》《渭南职业技术学院护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工作例会制度》,明确责任、权利和义务,规范工作运行;二是建立工作计划制度,每学年初制定工作计划,学年末做好总结,委员会每年召开一次全体会议;三是通过行业人才需求调研,研究并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基于护理职业岗位能力的课程体系;完善学生见习、实习管理制度,使工学结合教学规范化、制度化。

    2)建设护理专家工作站和教师工作室

在学校建设1个护理专家工作站,站长由渭南市中心医院护理部副主任担任,成员由兼职教师和学院专任教师组成。专家工作站主要职能:一是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领导下开展工作;二是参与实施课程开发与建设、实验实训技术标准的修改等;三是行业专家可利用校内实训基地和教育资源在校内进行研发护理新技术。

在渭南市中心医院、渭南市第二医院各建教师工作室1个,教师工作室主任由学校的专业带头人兼任,成员包括学院选派的骨干教师和医院工作人员组成。其主要职能是:承担管理医院教学、帮助医院解决教学实际问题、培养双师素质教师、管理实习学生、培训护理人员、提供技术服务等任务。

    1.2 优化校院合作运行机制

 1)制定师资“共育共享”制度

构建校院互通渠道,制定《渭南职业技术学院护理专任教师与医院专业技术人员互聘管理办法》,实行交叉任职,双向交流,实现校院人才资源共享。专任教师在完成教学工作的同时,还必须到合作医院进行实践锻炼,获取临床一线的新知识新技术;医院通过选派护理骨干到学校参与教学、接受教育教学能力培训、提升理论水平,从而形成校院师资“共育共享”的长效机制。同时制定《渭南职业技术学院护理专任教师服务社会激励办法》,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鼓励教师参与社会义诊、健康咨询、临床师资培训等工作,主动适应行业发展。

2)建立健全校院“共管”的实训基地建设管理制度 

在医院护理专家指导下,加大校内实训基地的教学资源和职业文化建设,建成融教学、生产、培训、技术服务、科研于一体的实训实习基地。

建立和完善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制度,校院共同制定《渭南职业技术学院护理专业学生实习实训管理规定》和《渭南职业技术学院优秀实践指导教师评选办法》,加强带教教师培训工作,提高带教教师队伍素质。与医院签订《渭南职业技术学院校院共管护理专业学生安全管理规定》,加强学生顶岗实习的全程安全管理。(见表3-1)。

3-1  校院合作运行机制建设

项目

建设目标

建设措施

责任人

建立专业建设组织机构

1.建成校院合作办学运行机制平台,确保护理专业具体建设方案正常运行。

2.健全合作育人管理机构和制度标准体系,进一步推进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1.成立护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制定相关制度;

2.与渭南市中心医院、渭南市第二医院共建护理专家工作站和教师工作室。

王录军

黄惠玲(校外)

优化校院合作运行机制

1.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校院人员双向交流,形成“共育共享”校院合作的运行机制。

2.提高带教教师队伍素质及业务水平,保障学生顶岗实习安全。

1.制定师资“共育共享”制度 ,加快“双师”素质队伍建设;

2.建立健全校院“共管”的实训基地建设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制度。

任秋爱

吴农田

(校外)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按照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与医疗卫生机构合作开展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完善“校院合一、课岗直通”的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实现教学与护理岗位对接。

2.1 校院合一

1)教学资源合一

学院先进的教学设备、丰富的图书资源、良好的实验实训条件可为医院兼职教师教学、医院护理人员培训、技术研发提供条件和场所。医院为学生提供见习、实习场所、兼职教师和病例资源,实现教、学、做一体,让学生在临床实践中得到职业熏陶和能力训练。医院为专任教师提供实践锻炼场所,丰富专业教师实践经验,提高实践技能。

2)专业师资合一

专业教师定期到教学医院参加顶岗实践和各种培训,将学到的新知识、新技术应用到医院,服务医院;学校定期为医院兼职教师举办教学培训班,参加教育主管部门的各种培训,提高教学能力,逐步完成兼职教师的“双职称”,实现专业教师与医院兼职教师在知识结构、教学能力、临床实践能力等方面的有机合一。

3)教学过程合一

学生入学后,通过社会实践、社区服务、校内模拟病房和附院临床护理实践,使学校教学和医院教学合一,不断增强对职业的认识和体验,提高融入职业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培养敬业精神和职业能力,缩短从护生转变为护士的适应期。

4)教学管理合一

从教学实施到目标考核以及临床顶岗实习学生的管理都是由护理专家工作站和教师工作室完成。前两年以学校为主、医院为辅,第三年以医院为主、学校为辅。同时,医院参与人才培养方案、考核标准及相关规章制度的制订。

2.2 课岗直通

根据校院合作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安排课程,根据课程标准,结合护考大纲,制定课程内容,课程理论内容的教学过程按护理程序进行组织与安排,校内实训、岗位见习与实习按照护理岗位工作过程组织与安排。通过校内模拟病房教学、岗位见习、岗位实习等环节,逐渐强化学生的职业意识、熟悉岗位工作过程、完善职业能力。在校期间通过辅修方向的学习、实训,对接康复、老年、中医、社区护理岗位,拓宽就业范围。实习返校后集中护考培训一个月,使学生毕业前通过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学生一毕业就能上岗,实现教学内容与护理岗位能力直通(见图3-1)。

 

3-1 课岗直通模式图

 

   2.3  完善辅修方向,体现中医优势

辅修方向的学习,是为了让学生在通学的基础上再掌握某一专业领域的特殊技能,使之在某一方面具有优势,从而拓宽就业范围,增强就业竞争力。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15年)》文件,结合市场需求调研,依托我院中医学专业优势,将原有的重症护理、急救护理、老年护理、母婴护理、涉外护理等辅修方向调整为中医、康复、老年、社区四个辅修方向,与渭南市中医医院、渭南市第二医院等合作制定课程标准、考核标准,开发配套教材,统一调配教学资源,并将课程的开设时间提前至第二学期,使学生尽早接触护理专业知识,提高学习兴趣,使学生进入社区,就能适应社区基层卫生服务机构需求,解决社区家庭一般护理、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等问题。

2.4 多元化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建设

建设和完善以学校为核心、教育行政部门引导、社会参与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积极吸纳医护行业专家、用人单位参与人才培养与评价,将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就业单位满意度、护考通过率等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形成相互衔接的多元评价机制。实施完善教学督导机构建设、强化教学质量监测、建立社区、医院定期回访制度,不断完善人才培养质量监测体系。

课程建设

3.1 构建基于护理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由护理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医院临床护理专家共同确定护理专业的主要就业岗位、工作任务、岗位能力要求,结合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合作构建基于护理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采用“多学期、两段式”的教学组织形式,第一阶段即前4学期以在校学习为主、临床见习为辅。其中一、二学期学生主要在校内进行通用能力模块及职业基础知识模块的学习,强调社会实践;三、四学期在校内仿真实训环境中完成职业核心能力模块学习,同时到教学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老年护理院等机构完成课间见习2周,实行“理实一体化”。第二阶段即56学期以临床实习为主、理论教学为辅,安排学生到二甲以上医院顶岗实习40周,期间由教师工作室安排进行专业知识及人际沟通、法律法规等学习,践行“做中学、学中做”。

课程体系包括三个部分、四个模块。三个部分即思想品德教学、专业理论教学、专业实践教学。四个模块即通用能力模块、职业基础能力模块、职业核心能力模块、职业拓展能力模块四个模块。课程体系见(图3-2)。

3-2 护理专业课程体系图

1)思想品德教学

根据护理岗位所需要的职业素养,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人文课程。作为医护工作者,“仁爱、修身”是秉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哲理基础,我院将在人文素质培养方面增开中国传统文化课《道德经》《弟子规》等选修课程,通过传统文化的熏陶,提升学生的护理职业素养。并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青年志愿者活动、社区临床护理实践活动、大学生演讲大赛、大专生辩论大赛、书画大赛、专业知识技能比赛等纳入职业道德教育体系的隐性课程中,并用“1234”量化考核。即要求学生必须每年参与1次社会实践活动、听取2场讲座、参加3次社团活动、完成4篇心得体会,并转化为学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2)专业理论教学

①通用能力模块:按照护理专业学生应具备一般职业能力,设置大学语文、大学体育、大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等公共必修课,同时结合岗位需求开设就业创业等选修课,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写作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

②职业基础能力模块:依据护理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职业基本知识,设置正常人体结构、正常人体功能、疾病学基础、用药护理、护理导论、健康评估等专业基础课程,使学生掌握护理专业应具备的基本知识。

③职业核心能力模块:结合护理专业学生应具备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护士执业资格考核要求,设置护理学基础、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传染病护理、心理护理、精神病护理、社区护理、公共卫生、护理管理等专业课程,使学生掌握护理岗位工作所必备的临床专科护理知识。

④职业拓展能力模块:根据护理工作场所的变化,适应社会发展对健康保健、护理的要求,将原有的重症护理、急救护理、老年护理、母婴护理、涉外护理等辅修方向调整为康复、老年、中医、社区四个辅修方向,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1-2个辅修方向进行学习。拓展职业能力,使学生具备某一方面的护理专长,以适应临床护理特殊岗位的需要。

3)专业实践教学

根据护理职业标准与职业岗位能力的需要,结合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规律,形成与理论教学相互融合又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

①实践教学内容:针对岗位对知识和技能的要求,校院合作完善修订《基础护理技术手册》、《内科护理技术手册》、《外科护理技术手册》、《妇产科护理技术手册》、《儿科护理技术手册》、《用药护理手册》等培养护理岗位职业能力、社会实践能力的指导手册,在每门专业基本知识课程和专业核心能力课程的学习中强化教学实训,使实践课时比例达到50%以上,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②实践教学方法:采用递进式实践教学方法,即临床见习→实训教学→岗前培训→顶岗实习,使学生的实践能力逐渐得到提高。

③实践教学评价:通过“三考、两比、一强化”的评价方法确保毕业生的质量。“三考”即课程学习过程中、实习前和实习中的考核;“两比”即在校学习过程中的护理实践技能比赛及与教学医院合作举办临床护理技能比赛,同时选拔优秀学生参加省级、国家级护理技能操作大赛;“一强化”即顶岗实习前的岗位技能强化培训。考核由校院双方的专业课教师和兼职教师协同完成,监督部全程监督检查。

3.2完善课程标准

护理专家工作站及专业团队在护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通过多种方式进行专业调研。在专业调研的基础上,分析并确定护理专业的主要就业岗位、工作任务、岗位能力要求,结合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按照职业标准,校院双方共同确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评价体系,修订正常人体结构、正常人体功能、疾病学基础、用药护理、护理学基础、健康评估、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等专业课课程标准,新增语文、英语、计算机基础、体育等公共课课程标准。

3.3 核心课程建设

建设核心课程是以培养具有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的护理人才为目标,对接护理岗位工作任务和岗位能力要求,将适应护理工作岗位知识需求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紧密衔接的护理学基础、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等5门课程建设成为核心课程。建设的内容包括:课程标准、教材、教案、案例集、视频资源、在线开放课程、习题库、试题库、护考资源、实验实训指导、技能考核标准等(见表3-2)。

校院合作,共同开发,实现3门核心课程(护理学基础、内科护理、外科护理)的在线开放。在线开放课程均以实用性、综合性、可操作性的项目为主要内容,融入必需的知识、岗位资格考试内容,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2 专业核心课程建设

核心课程

名 称

建设目标

合作医院

与主要措施

建设内容

负责人

完 成

时 间

内科护理

建成“教、学、做”一体课程。

与渭南市中医医院、渭南市中心医院、渭南市人民医院、渭南市第一医院、渭南市第二医院联合开发,并聘请行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

1.课程标准

2.教材(电子)

3.教案

4.案例集

5.视频资料

6.在线开放课程

7.习题库

8.试题库

9.实验实训指导

10.技能考核标准

郭建民吴农田

(校外)

2016

外科护理

李丰收徐兆宏

(校外)

2017

护理学基础

党小丽雷琳娜

(校外)

2017

妇产科护理

胡文波

王慧娟

(校外)

2018

儿科护理

 

宋文萍

(校外)

2018

3.4 教材建设

对接职业岗位要求、岗位工作过程与课程标准,校院合作进行教材开发与建设,主、参编高职高专护理专业教材6部,与渭南市中医医院、渭南市中心医院、渭南市人民医院、渭南市第一医院、渭南市第二医院等联合编写校本教材6部、修订辅修方向教材2部、新编辅修方向教材6部、编写临床护士实践操作技能和执业护士资格考试配套教材各1部。教材建设过程中,突出科学性、实践性和实用性。

3.5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

建立以专业教学标准、人才培养方案、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方案、实践教学环节和社会服务能力等内容为主的专业包;建立和完善以5门专业核心课程(含课程标准、课程设计、教学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案、微课、试题库等)、3门在线开放课程(含课程标准、电子教材、案例集、视频资料、习题库、试题库、实验实训指导、技能考核标准)、6部校企开发教材等为主的课程包;建立以专业核心职业技能操作标准、实训标准及实训方案、实训教材等内容为主的项目实训包;开发以音频资料、视频资料为主要资源的流媒体资源包;依据行业职业标准,建立含护士执业资格考证模拟题库、执业护士资格考试相关资料的社会服务资源包。(见表3-3

 

3-3  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计划表

资源库

负责人

建成时间

专业包

护理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行业职业标准、岗位职业能力调研报告、专业介绍1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1份、专业课程体系1套。

王医平

黄慧玲

(校外)

20179

课程包

建设5门核心课程(护理学基础、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的多媒体课件库(微课课件库、PPT课件库)、多媒体素材库、试题库、案例库;3门在线开放课程(护理学基础、内科护理、外科护理)的课程标准、电子教材、案例集、视频资料、习题库、护士执业资格考证模拟题库、实验实训指导、技能考核标准;校企合作开发实训指导教材6部;编写临床护士实践操作技能教材1部。

郭建民

吴农田

(校外)

20189

社会服务

资源包

建设护士职业资格考证模拟题库1个;合作编写执业护士资格考试配套教材1部。

张王孝

赵丽萍

(校外)

20189

3.6 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

除每学期评教、评学中对护理专业课程建设广泛征求意见外,每年在实习教学医院召开临床护理专家、教学护士长、优秀带教老师专题研讨会1-2次。将调研结果及时反馈到护理专家工作站和护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讨论后,积极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合理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采用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情景导学法、小组讨论法等,以保证教学效果。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革教学手段。一是在现有基础上增建多媒体教室  10个,丰富教学手段;二是改建理实一体化实训室8个,新建实训室4个,供学生学习与训练,提高实践能力;三是利用建成的共享型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在校内校外、课内课外、网上网下,突破时空限制随时进行学习。

推行多元评价方式,包括学生自我评价、教师评价及社会评价。课程的评价由教师、学生、行业专家共同参与,考核方式为分组考核与个人考核相结合,实施“考教分离”,评价内容包括职业意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评价方法采用加权求和法,全面考核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4 师资队伍建设

以学院“名师工程”实施为抓手,通过实施双师双向交流制度,通过培养、引进和聘用,建设一支专业“双带头人”带领的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专业教学团队。其中新增院级教学团队1个,院级教学名师1名,双师素质教师10人,40岁以下专任教师90%取得硕士学位,兼职教师50人,并确保兼职教师所授课时占专业课总课时的53%以上

4.1 教学名师和专业带头人培养

实施“名师工程”,按照省级标准培育1-2名教学名师。实行 “专业双带头人制度,新增校外专业带头人1名,由校内专业带头人和校外专业带头人共同负责专业建设、课程体系建设、实训基地建设、骨干教师培养,使专业在目标定位、发展规划及日常教学与科研工作上,均能体现前瞻性、特色性及科学性。实施专业带头人国内外学习、培训计划。参加有影响的国内外学术会议、开展国内项目调研,掌握国内外临床护理及护理教育发展新动向,拓展专业视野和提升专业建设质量,提高在国内护理专业领域的影响力(见表3-4)


3-4 教学名师与专业带头人培养规划一览表

项目

培养目标

培养措施

培养时间

校内专业带头人

1.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的专业带头人;

2.掌握前沿的办学理念;

3.引领本专业建设和发展,具有较强的资源整合能力;

4.具有较强的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

5.具有较高的课程开发能力、教学管理能力。

1.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或培训1次;

2.主持护理专业建设;

3.参与专业建设规划、制定教学改革方案;

4.参与医院横向课题或教学改革项目1项;公开发表论文1篇或参编教材1部;

5.在陕西省护理学会任职,拓展行业影响力;

6.指导青年教师3名。

2016

校外专业带头人

1.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专业建设指导能力;

2.具有指导专业建设规划、方案设计和专业建设的能力;

3.具有将行业最新成果引入课堂教学的能力;

4.具有整合校院资源,开展一体化教学能力;

5.定期举行行业新技术讲座。

1.指导教师团队进行行业岗位调研和人才需求分析1次;

2.参与专业建设规划、制定教学改革方案;

3.参加课程开发;

4.参与职业技能训练体系开发,指导学生技能大赛2-3次;

5.指导青年教师3名,并承担师资培训。

2016

教学名师

1.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的专家;

2.掌握适合高职教育的教学方法,具有较高的教学水平,并且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3.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

1.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

2.举办公开教学3次;

3.参与教学改革项目1项;公开发表论文1篇或参编教材1部;

4.参加学术交流或培训1次;

5.参与护理专业建设;

6.指导青年教师3名。

2017-2018

4.2 骨干教师培养

在原有骨干教师15人的基础上,新增骨干教师10名,通过出国或到国内高校研修、职业资格认证等方式,让他们吸收先进职教理念,跟踪专业发展动态,学习先进技术;落实双师双向交流制度,骨干教师到合作医院参加工作实践,了解医学动态和护理新进展,提升护理实践能力和授课水平;参加高职研讨会和各种经验交流活动,提升专业建设和核心课程开发能力(见表3-5)。

 

 

3-5 骨干教师培养措施及成果

培养措施

预期成果

完成时间

确定骨干教师

制定培养方案

新增骨干教师10名,制定培养实施方案。

2016

进修培训

安排骨干教师出国,到国内医院或高校锻炼,通过进修培训拓宽视野,学习、推广先进职业教育经验,提高骨干教师生产实践、教学设计与课程开发能力。

2016-2018

参加科研及学术活动

参加行业研讨会或学术交流50人次,并参与科研或教改项目1项,发表论文1篇或参编教材1部,提高教师教学和科研能力。

2016-2018

参与课程建设

参与课程建设1门,提高教学设计与课程开发能力。

2016-2018

4.3  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从合作医院中选拔临床一线工作5年以上的医护人员50名,作为兼职教师,承担专业核心课程部分教学任务;负责学生教学实习、顶岗实习期间的现场指导和带教工作。加强对护理专业兼职教师的管理,分期分批开展护理教育、教学方法和职业教育理论培训,执行兼职教师试讲制、聘用制。支持兼职教师牵头教学研究项目、组织实施教学改革。要求兼职教师定期参与校内对应教研室的教研活动,坚持听课、评课,共同提高(见表3-6)。

3-6 兼职教师培养措施及成果

培养措施

预期成果

完成时间

选聘方案

新增兼职教师50名,制定出兼职教师的选聘实施方案1份。

2016-2018

承担教学任务

承担4-5门专业课程的教学任务,兼职教师上课比例达到53%

2016-2018

学生见习、实习带教工作

参与制定校内实训指导,临床见习3次、实习带教6人次,完成实习鉴定6份。

2016-2018

参加教研及学术活动

开展教育、教学方法理论培训3次,参与教研活动6次,听课6次。

2016-2018

4.4 双师素质教师培养

修订《双师素质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完善《专业教师医院实践管理办法》,建立双师素质教师持续培养机制;通过实习带教、寒暑假挂职护士长等方式,每五年到医院临床一线工作实践时间累计不得少于6个月,积极参与实践单位技术创新和研发,提升实践能力,把校院合作落到实处;组织专任教师参加现代职教理念培训、教学能力培训及职业资格认证,开展各类教研活动,整体提升专任教师的教研能力;鼓励教师参与各种专业学会、协会,参加学术会议、业务培训15人次。使护理专任教师及时和临床接轨;鼓励教师每年指导1个学习项目实践小组(见表3-7)。

3-7 双师素质教师培养措施及成果

培养措施

预期成果

完成时间

制订培养计划

制定培养计划1份,新增双师素质教师10名。

2016-2018

临床实践

完成临床实践15人次。

参加师资培训

参加学术会议、业务培训15人次。

鼓励教师参与科研

发表1篇学术论文,或参与1项校级及以上科研课题。

4.5 教学团队建设

坚持“引聘名师、培养骨干、校院合作、专兼结合”的原则,积极拓宽师资队伍的来源渠道,优化教师队伍,实行激励与制约相结合,健全管理机制,采取“上靠、横联、内培、外聘” 的方法,建设一支品德高尚、素质优良、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上靠,即聘请高校或科研机构的教授、专家担任客座教授;横联,即与区域各级医院和社区开展合作,聘请一些专业技术骨干、专家担当兼职教师;内培,即对现任教师进行岗位培训、外派学习进修的方式来提高师资队伍素质;外聘,即从省外、市外招聘优秀人才,特别是实际应用操作能力强的优秀人才,提高师资队伍实践能力。建设具有双师素质的优秀教学团队,新增院级教学团队1个,新增教授职称1名,副教授职称2-3名,硕士10-15名,40岁以下专任教师90%取得硕士学位。

5 实践教学条件建设

三年内建成一所高标准、设备完善,具有基础护理、专科护理的示范性护理实训中心,并成为向渭南、全省乃至全国输送护理专业技能型人才的教学基地和护理人力资源中心。三年内校外实习基地新增3所。

完善实训室教学使用过程中教学设备使用须知,学生守则,教师管理守则、常规教学管理的办法、安全操作规程等规范的各种规章管理制度。完善校外实训基地学生顶岗实习操作流程、管理及监控各种措施,校企双方签署合作办学、合作培养、合作发展的协议及相应的各项管理制度。

5.1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校院合作,优化、整合校内实训基地,以满足实训教学,拓展专科护理实训模块,建成集教学、培训为一体的校内实训基地 。

1)校内实训基地职业文化建设:创设职业文化氛围,完善实训室的文化墙建设,使学生在职业的文化氛围中,仿真的临床情境下,锻炼技能,提升素质。完善操作流程,营造护理职业文化氛围。

2)实训中心管理:完善实训室管理制度,健全护理实训中心仪器设备管理和使用手册,做到物、帐统一,提高实训设施的利用率。建立实训室课余开放管理制度,使学生在课余时间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及技能掌握情况,自主选择实训项目,及时强化实践技能操作。

3)实训室建设:根据完成护理工作任务所需,将原有生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病理实验室、药理实验室组建为医学机能实训室;扩建基础护理实训室、内科护理实训室、外科护理实训室等7个实训室;新建老年护理病房、康复病房、社区病房等4个实训室。将校内实训基地建成集教学、技能鉴定、职工培训、科研、技能比赛等多功能一体的校院共享型护理实训中心。建设计划表详见表3-7;清单见表3-8

3-8校内护理实训中心建设计划表

序号

实训室名称

功能

服务

对象

服务领域

建设

方式

建设措施

1

医学

机能

实训室

满足基础医学课程的实训要求。

护理、助产、临床医学

病理学、微生物与免疫学

组建

1.建立实训管理制度。

2.编写实训教学相关文件。

3.购置相关设备仪器。

2

人体科学馆

陈列解剖模型,满足解剖以及相关基础课程要求

护理、助产、临床医学

正常人体结构

扩建

1.建立实训管理制度。

2.编写实训教学相关文件。

3.购置相关设备仪器。

3

急救实训室

完全对应实际急救工作的诊疗流程,满足辐射区域内实际工作岗位对急危重症技能培训的要求,满足学校内各专业教学的要求。

护理、助产、临床医学、社会救援培训

内科、外科、急危重症护理学

扩建

1.建立实训管理制度,编写实训教学相关文件。

2.购置教学相关的仪器设备。

4

妇产科、儿科实训室

符合临床实际,满

足妇产科、儿科基本操作、示教实训

护理、助产、临床医学、育婴师

妇产科、儿科护理学

 

扩建

1.建立实训管理制度。

2.编写实训教学相关文件。

3.建设模拟产房。

4.购置必须的仪器设备。

5

手术室

校内仿真手术室环境,让学生熟悉环境,掌握相应的技能,更好地服务于临床工作。

护理、助产、临床医学

外科护理学

扩建

1.建立实训管理制度。

2.编写实训教学相关文件。

3.购置相关设备。

4.编写学生技能考核手册。

6

基础护理实训室

满足学生护理基本技能实践实训、示教,具备必备的知识与技能。

护理、助产、医院在职护理人员

基础护理、内科护理学

扩建

1.建立实训管理制度。

2.编写实训教学相关文件。

3.购置教学必备的仪器设备

7

内科

实训室

符合临床实际,满足内科、健康评估示教实训

护理、助产、临床医学

内科护理学、健康评估

扩建

1.建立实训管理制度。

2.编写实训教学相关文件。

3.购置必须的仪器设备。

8

外科

实训室

符合临床实际,满足外科、急救示教实训

护理、助产、临床医学

外科护理学

扩建

1.建立实训管理制度。

2.编写实训教学相关文件。

3.购置必须的仪器设备。

9

老年

病房

满足老年居家护理实训要求,可进行养老护理员培训

护理、养老护理员

老年护理方向

新建

1.新建老年护理实训室1.

2.建立实训管理制度,编写实训教学相关文件。

3.购置教学和实训设备。

10

康复

病房

满足康复护理技能实践实训、示教,具备必备的知识与技能。

护理、社区人员

康复护理方向

新建

1.新建老年护理实训室1.

2.建立实训管理制度,编写实训教学相关文件。

3.购置相关实训设备。

11

社区

病房

满足社区健康教育、家庭访视模拟实践实训、示教,具备必备的知识与技能。

护理、助产、社区人员

社区护理方向

新建

1.新建社区护理实训室1.

2.建立实训管理制度,编写实训教学相关文件。

3.购置相关实训设备。

12

形体

训练室

训练学生的职业素养,塑造护生形象、规范护理礼仪

 

护理、助产、临床护理工作者

护理礼仪

护理美学

新建

1.新建社区护理实训室1.

2.建立实训管理制度,编写实训教学相关文件。

3.购置相关实训设备。

 

 

 

 

 

 

3-9 护理实训中心设备添置清单

序号

实训室名称

设备名称

数量(台//套)

1

医学机能实训室

电子肺活量

1

生物组织切片机

1

生物组织染色片机

1

生物组织脱水机

1

薄层细胞制片机

1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1

恒温干燥箱

1

计算机

20

冰箱

1

肺功能检测仪

1

荧光免疫分析仪

1

全自动血液分析仪

1

生物组织摊烤片机

1

病理图文分析系统

1

生物组织包埋机

1

中央台

22

多功能试剂架

4

中央台水池

6

通风柜

6

边台

20

水池柜

10

试剂柜

20

干烤箱

2

消毒灭菌器

1

净化工作台

4

冰箱

1

微生物多用培养箱

3

生物洁净安全柜

6

恒温干燥箱

2

细菌鉴定/药敏分析仪

1

电子天平

2

型血培养仪

2

消毒柜

1

培养箱

2

冰箱

1

高速冷冻离心机

1

离心机

6

天平

12

旋转式水浴恒温振荡仪

1

酶联免疫全自动仪器

1

 

 

紫外分光光度仪

2

酸度计

12

冻干机

1

纯水器

1

电泳仪

5

生物机能实验系统

10

兔解剖台

12

中央实验台

1

学生实验台

12

小动物解剖台

12

多功能小鼠自主活动记录仪

1

智能热板仪

1

小动物活动记录仪

2

惊厥实验架

12

小鼠尾注固定架

6

平滑肌槽恒温仪

1

数码生物显微镜

60

生物显微镜

40

数码生物显微镜

2

投影机

1

2

人体科学馆

中国数字人解剖系统

1

投影系统

1

数字切片库系统

1

不锈钢骨架柜

1

运动系统标本

1

消化系统标本

1

呼吸系统标本

1

泌尿生殖系统标本

1

循环系统标本

1

感觉系统标本

1

神经系统标本

1

头面部局部解剖标本

1

面侧深区的血管和神经浅部标本

1

面侧深区的血管和神经标本

1

颈肩部局部解剖标本

1

胸腹部局部解剖标本

1

盆部局部解剖标本

1

头颈躯干下肢矢状断面标本

1

头颈躯干下肢冠状断面标本

1

全身动脉标本

1

全身神经标本

1

 

 

动脉铸型标本

1

消化系统标本

1

泌尿生殖系统标本

1

循环系统标本

1

男性全身肌肉与血管神经分布

1

射箭姿势

1

运球上篮姿势

1

感觉系统

1

神经系统

1

不锈钢单式解剖台

2

不锈钢升降解剖台

2

尸体灌注机

1

尸体解剖推车

1

不锈钢骨架柜

2

开放式解剖教学系统

2

计算机

4

3

急救实训室

高级创伤模型

2

除颤仪

1

计算机

5

电动呼吸机

2

复苏安妮(全身/带有电子显示器)

4

成人及儿童呼吸机

1

手术及重症监护仪

1

全科监护仪

16

l分娩急救模型

1

视频32导脑电图机

1

心电图机

2

除颤仪

2

4

妇产科和儿科实训室

妇科检查模型

2

高级孕妇检查模型

3

高级难产示教训练模型

3

分娩机转示教模型

3

高级胚胎发育过程模型

1

高级人工流产模拟子宫

4

高级透明刮宫模型

4

高级计划生育教育模型

3

女性宫内避孕训练模型

3

计算机交互式分娩及急救演示系统

1

婴儿身高体重测量仪

4

高级婴儿复苏模拟人

4

高级儿童复苏模拟人

4

 

 

恒温三用水箱

1

试剂柜

8

计算机

12

5

手术室

多功能小手术训练工具箱

2

消毒灭菌器

1

消毒柜

1

多参数监护仪

2

试剂柜

10

中央台

4

计算机

5

6

基础护理

实训室

高级吞咽机制模型

1

全功能护理人

1

高级灌肠和辅助排便训练模型

1

阶段褥疮护理模型

2

带警示透明洗胃机制模型

2

试剂柜

10

中央台

6

中央台水池

2

通风柜

2

恒温三用水箱

1

冰箱

1

计算机

12

边台

10

7

内科实训室

高级糖尿病足护理模型

2

高级胰岛素注射训练模型

1

经颅多普勒动脉硬化检测仪

1

高级电子关节腔内注射模型

2

电针治疗仪

15

电子肺活量

2

血细胞分析仪

2

佩戴式电子经穴治疗仪

8

恒温三用水箱

1

试剂柜

10

投影机

1

计算机

12

冰箱

1

边台

10

8

外科实训室

气胸处理模型

2

外科综合技能训练组合模型

2

胸腔穿刺引流模型

2

外科缝合扎展示模型

2

 

 

试剂柜

10

恒温三用水箱

1

计算机

12

9

老年病房

高级全功能老年护理人

2

全功能护理人

1

高级吞咽机制模型

1

高级灌肠和辅助排便训练模型

1

投影系统

1

生物机能实验系统

2

全自动血凝仪

1

佩戴式电子经穴治疗仪

2

全自动尿液有形成份分析仪

1

全自动血流变

2

试剂柜

2

计算机

2

头颈躯干下肢针灸水平断面标本

1

超短波电疗仪

4

微波治疗仪

2

亚低温治疗仪

2

电针治疗仪

5

10

康复病房

电脑远红外按摩理疗床

3

多功能温热理疗床

3

腿浴治疗器

4

足疗仪

6

经络导平治疗仪

2

光电治疗仪

2

多频率微波治疗仪

2

智能通络治疗仪

1

佩戴式电子经穴治疗仪

3

熏蒸床

2

11

社区病房

微量元素分析仪

1

女性宫内避孕训练模型

1

高级孕妇检查模型

1

高级难产示教训练模型

1

分娩机转示教模型

1

高级胚胎发育过程模型

1

学生端标准实验桌椅

10

高级计划生育教育模型

1

微生物快速检测仪

1

电子肺活量

1

计算机

5

 

 

妇科检查模型

2

高级胰岛素注射训练模型

1

试剂柜

10

12

形体训练室

镜子

1

把杆

4

多功能音响设备

1

物品橱、衣帽间

3

病历夹、平车

8

 

5.2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1)完善校外实训基地管理制度。由实习医院与学校相关部门共同完成实习生的管理工作;实习医院在分管院长领导下,由医院护理部、各实习科室共同负责实习生的教育、管理和培养,制定实习管理制度,使校外实训基地的教学规范化、科学化;学校由实习就业部门负责联系实习单位,安排实习人员,组织专业教师深入各实训基地进行教学检查,加强实习过程全程监控,建立专业教师和实习管理人员定期检查指导制度和带教教师评优制度。

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按照统筹规划、合理设置、资源共享的原则建设校外实习基地,在稳定现有校外实习基地基础上,新增3所实习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站、幼儿园、养老院等机构合作,满足社区护理等辅修方向学生的实践需求。

    5.3 内涵建设

1)完善实训基地管理制度,对校内外实习基地实行规范化管理。保障校内外实习基地良好的运行状态及校内外实习有序、顺利进行。

人员管理:完善岗位职责,明确责任。修订《护理学院关于实践指导教师任职考评标准》和《护理学院优秀实践指导教师评选办法》等文件。

设备管理:修订《护理学院教学仪器设备使用管理办法》、《护理学院低值易耗品购置与管理》等设备管理制度。

质量监控:完善《护理学院校内实训基地管理办法》、《护理学院实习实训管理规定》、《顶岗实习质量考评办法》、《临床教学各环节基本要求》等制度。

2)建设高水平的实训基地管理平台。建成一个集高标准、高水平护理实训中心,开放式实验管理平台,融管理和教学功能于一体,对所有的实训基地资源进行统一安排、协调和管理,包括实训室的实训操作安排、实训室设备的维护、实训过程的监控等功能,提高设备利用率和管理水平。

3)进一步建设各实验实训课程,完善实训实习指导。实习大纲、实习手册、考核手册和技能考核资源库等。

4)提升实训教师的综合素质。定期安排实训教师到国内知名学校学习或参加临床实践,每年举行实训教师技能大赛1次,不断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和管理水平。新增3名硕士学位实训教师。

5)加强顶岗实习过程的管理和质量监控,保障顶岗实习质量(见图3-4)。

6)通过各项职业能力竞赛,促进实训项目的标准化,实训内容的专业化。促进实训基地的可持续发展。

2-5.jpg

3-4  学生校外顶岗实习管理流程图

6 社会服务能力

6.1 加强技能培训、实现终身教育

依托护理专业及专业群师资和实验实训等有利条件,面向在职护理人员开展岗前和在岗培训、临床护理师资培训、成人继续教育,提高在职护理人员的技能与学历,全面提升在职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同时开展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和护理员资格考试培训,提升毕业生的职业竞争力。

6.2 拓宽公共卫生服务功能

面向学生、下岗人员等群体开展老年护理、“保育员”、按摩师的培训与技能鉴定,开展健康咨询、卫生保健宣传、急救常识普及、居家护理服务人员基本生活护理技能培训等服务,继续推行和附属医院联合的对养老院、慢性病群体的义诊服务。

6.3 参与科研技术服务

充分利用学校的实验实训设备,积极发挥优秀教学科研团队的作用,支持医疗卫生机构独立或合作开展科研工作,增进校院深度融合,开展科研项目1-2项。发挥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专业优势,面向医疗卫生机构一线医护人员开展国内外护理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的培训。

6.4 技能竞赛与技能鉴定

依托渭南职教集团平台,开展集团内护理技能竞赛1-2场,鼓励专业教师考取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证书,大力开展职业资格鉴定,承担培训与鉴定任务,利用校内实训基地为社会提供老年护理、“保育员”、按摩师等职业技能鉴定服务1200人次,开展社会培训及职业技能鉴定。

6.5 对口支援

充分发挥本专业的骨干带头作用,对口支援2所医药卫生类职业院校,三年内累计培训护理师资40人次。接纳基层中职学校教师进修学习,帮助基层中职学校教师一起进行教学改革、科研合作等,促进其教学能力、科研能力的提高。

6.6参与附属医院社会服务

加强附属医院的联系,参与附属医院技术下乡,慢性病筛查、义诊等社会服务活动。

7专业群建设

7.1 校院合作运行机制建设

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深入开展校院合作。成立助产、临床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完善校院合作制度建设,形成规范的校院合作办学体制,建立有效的议事办事机制,激发办学活力,实现互利共赢。助产、临床专业指导委员会负责制定助产、临床专业建设方案、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建设方案、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方案等,并上交学院校企合作办学理事会审定。

7.2 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建设

专业群建设以护理专业为重点,示范带动助产、临床专业协调发展,与医院深度合作,深化“校院合一、课岗直通”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同时在提高本专业岗位能力的基础上,辐射相关专业相关技能;对专业群岗位所需知识、能力、素质进行综合分析,确定专业方向,明确专业课程;以能力、素质培养为主线,以技能训练为核心,在行业专家指导下,参照行业职业标准,制定助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优化课程内容;在岗位需求调研和岗位能力分析的基础上,构建基于职业标准的课程体系,开发符合专业人才培养需求的专业教学资源;建立人才培养质量的多元考核评价体系,完善质量保障体系。借鉴护理专业核心课程的建设思路,助产、临床专业各建设2门核心课程(见表3-10)。

3-10 专业群内各专业核心课程建设计划

专业

核心课程名称

建设目标

合作医院

及主要措施

建设内容

负责人

完成

时间

助助产

产科学

建成“教、学、做”一体课程

与渭南市第二医院产科联合开发,聘请行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

课程标准、电子教案,建成试题库、课程考核标准及校本教材

王伯英

王慧娟

(校外)

2017

母婴
护理

与渭南市人民医院产科、新生儿科联合开发,聘请行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

课程标准、电子教案,建成试题库、课程考核标准及校本教材

胡文波

宋文萍

(校外)

2018

临临床

内科学

与渭南市二院内科联合开发,聘请行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

课程标准、电子教案,建成试题库、课程考核标准及校本教材

李水花

吴农田

(校外)

2016

外科学

与渭南市中医医院外科联合开发,聘请行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

课程标准、电子教案,建成试题库、课程考核标准及校本教材

聂小枫

王伟力

(校外)

2017

 

7.3 专业群实训室建设

    建设和完善助产专业校内实验实训室,满足在校学生实训、社会培训及技能鉴定培训与考核工作需要;充分利用合作医院先进的设施设备,加强学生实践技能训练,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借鉴护理专业课程改革和实训室建设思路,配合核心课程建设,扩建妇产科实训室。与临床专业共建共享人体科学馆、医学机能实训室,开发课程配套实训项目(见表3-11)。

3-11 专业群实训室建设计划

专业

实训室名称

合作医院

负责人

完成时间

助产

母婴保健室

渭南市人民医院

孙淑云

宋文萍

(校外)

2017

妇科技能检查室

渭南市第二医院

胡文波

王慧娟

(校外)

2018

儿科技能检查室

渭南市人民医院儿科

 

刘平定(校外)

2017

产科技能检查室

渭南市第二医院产科

王伯英

王慧娟

(校外)

2018

临床

人体科学馆

渭南市第一医院

祁晓民

孔新兴(校外)

2017

医学机能实训室

渭南市第二医院

李水花

李亚玲(校外)

2018

7.4 专业群师资队伍建设

参照护理专业教学团队的培养方式,助产、临床专业聘请校外专业带头人各1名,培养骨干教师5名,聘请兼职教师8名,培养专业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技术能力(见表3-12)。

3-12 专业群教师培养计划

培养途径

成效

培养人数

培养时间

国内外进修考察

参加学术研讨会议

主持校院合作项目1

培养5名骨干教师

1

2016

2

2017

2

2018